• hún
  • du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 hún duó pò

成语解释:见“迷魂淫魄”。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8回:“既升绝顶,乐声嘹亮,俱在天际,觥筹交错,迷魂夺魄,不自知其在人间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宾语;多指美好的事物

繁体字形:迷魂奪魄

英文翻译:Captivating

迷魂夺魄的意思

迷:1.辨认不清:迷路。迷失方向。2.失去知觉:昏迷。3.对某一事项过于喜爱,情不自主:入迷。迷恋。4.使沉醉;使昏乱:月色迷人。财迷心窍。5.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球迷。棋迷。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夺: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4.使失去:剥夺。褫夺。5.失去:勿夺农时。6.作决定:定夺。裁夺。7.(文字)脱漏:讹夺。

魄:1.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2.魄力或精力:气魄。体魄。

成语评论

迷魂夺魄”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一种魔法,其实它形容的是某种事物或人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让人心神恍惚,甚至失去自我控制。比如《西游记》里的妖精用歌声迷惑唐僧,或是现代人看到极光时那种震撼到说不出话的感受,都可以用“迷魂夺魄”来描述。

为什么有些事物能产生“迷魂夺魄”的效果?关键在于它们触动了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开关。比如沉浸式戏剧的舞台设计,灯光与音乐交织的瞬间,观众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这种体验融合了视觉冲击、情绪共振和未知期待,就像按下大脑中的多巴胺发射键。我曾在黄山看过云海翻涌的日出,那一瞬间确实有种魂魄被自然力量攥住的感觉。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状态是好是坏?其实关键在于度的把握。敦煌壁画里飞天的飘逸姿态能让游客驻足数小时,但若沉迷到影响正常生活就过犹不及。我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迷魂夺魄”的瞬间,它们像精神充电桩,让我们从日常琐碎中暂时抽离。

如何创造这样的吸引力?观察那些爆红的短视频会发现共性:前3秒必有强视觉符号,第7秒插入意外转折。但真正持久的“迷魂夺魄”需要更深层的东西。就像苏州博物馆的片石假山,乍看平平无奇,细品才发现贝聿铭将山水画意境立体化了,这种设计智慧比表面的刺激更耐人寻味。

当我们在说某个歌手“嗓音迷魂夺魄”时,本质是在说TA突破了常规表达。就像王菲在《重庆森林》里边摇头晃脑地唱《California Dreaming》,那种慵懒又灵动的演绎方式,确实能让听众耳朵“中毒”。这种魅力不是靠技巧堆砌,而是找到了艺术表达的独特频率。

面对令人迷魂夺魄的事物,保持适度清醒或许更重要。去年参观teamLab展览时,我注意到有人全程举着手机录像,反而错过了光影在皮肤上流动的真实触感。有时候放下追逐的心态,让那些惊艳瞬间自然流过心灵,可能才是体验美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