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òng
  • yíng
  • x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òng gù yíng xīn

成语解释: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嘉传》:“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新旧交替

繁体字形:送故迎新

英文翻译:see off the old and welcome the new

送故迎新的意思

送:1.把东西运去或拿去给人:送报。送信。送饭。2.赠送:奉送。老师送我两本书。3.陪着离去的人一起走:把客人送到大门外。送小孩儿上学。4.姓。

故:1.事情;事故:细故。变故。2.缘故;原因:无故缺勤。不知何故。3.故意;有意:故作镇静。明知故犯。4.所以;因此: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5.姓。6.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故址。故乡。依然故我。7.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8.(人)死亡:病故。染病身故。父母早故。

迎:1.迎接:欢迎。迎宾。迎新会。2.对着;冲(chòng)着:迎面。迎风。迎上去打招呼。

新:1.刚出现的或刚经验到的(跟“旧、老”相对):新风气。新品种。新的工作岗位。2.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跟“旧”相对):新社会。新文艺。粉刷一新。3.使变成新的:改过自新。一新耳目。4.没有用过的(跟“旧”相对):新笔。新锄头。这套衣服是全新的。5.指新的人或事物:尝新。以老带新。花样翻新。推陈出新。6.结婚的或结婚不久的:新女婿。新媳妇。7.新近;刚:我是新来的。这几本书是新买的。8.姓。

成语评论

送故迎新”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送走旧的、迎接新的,但它的应用场景远比字面意思丰富。比如,春天来了,人们常说“寒冬已去,我们送故迎新,准备迎接万物复苏的季节”。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季节变化上吗?”当然不是!它还能用来描述生活中的转折点,比如职场中的岗位调整、家庭中的成员变化,甚至是社会层面的技术革新。

举个具体例子:一家传统企业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替代部分人力,员工可能会感慨“公司送故迎新,未来更需要技术型人才”。这时候核心问题来了:“送故迎新是否意味着完全抛弃过去的经验?”其实不然。就像企业转型时,老员工的经验依然是新系统搭建的基础,只是需要融入新的思维方式。新旧结合,才能让改变更平稳。

再比如个人成长场景。小王决定辞去稳定的工作去留学,朋友劝他三思,他却说:“总要送故迎新才能突破舒适圈。”这里的关键疑问是:“这种主动打破现状值得吗?”我的个人观点是,改变本身没有对错,重要的是评估风险与机遇。就像树木修剪枯枝才能长出新芽,但前提是主干足够健康。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看似矛盾的情境中。比如社区改造时,有人反对拆除老建筑,有人支持建新设施。这时候可以说:“送故迎新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老城墙改造为文化公园就是新旧共存的典范。”这提醒我们,所谓的“故”与“新”不一定是对立关系,关键在找到平衡点。

最后想说的是,理解这个成语的核心在于把握“主动选择”与“自然更替”的区别。就像手机系统升级,我们可以选择立即更新或暂缓,但最终都要适应新技术。送故迎新不是被动的告别,而是带着对过去的尊重,主动拥抱变化的智慧。生活中的每个转折点,其实都藏着这样的选择题。

送故迎新的造句

  1. 造句 做学术就应目不窥园而不能送故迎新。
  2. 造句 除夕夜,家家户户送故迎新。
  3. 造句 到东晋时期,“送故迎新”不但成为官场惯例,而且还有所谓“送迎之费”。
  4. 造句 还淳反朴,虽未敢必期;送故迎新,实稍减劳弊。
  5. 造句 据《野客丛书》记载,当时有人评论说,“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6. 造句 现在公卿以下的官员职务变动过于急促,“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7. 造句 其后稍稍变易,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察过悉劾,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