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òng nuǎn tōu hán
成语解释:见“送暖偷寒”。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男女偷情苟合
繁体字形:送煖婾寒
英文翻译:have an affectionate concern for each other
送:1.把东西运去或拿去给人:送报。送信。送饭。2.赠送:奉送。老师送我两本书。3.陪着离去的人一起走:把客人送到大门外。送小孩儿上学。4.姓。
暖:1.暖和:风和日暖。春暖花开。天暖了,不用穿大衣了。2.使变温暖:暖酒。暖一暖手。“煖”
偷:1.暗中拿别人财物:偷窃。2.瞒着人:偷听。3.苟且;敷衍:偷生。偷安。4.抽出(时间):忙里偷闲。偷空(kòng)儿。5.偷东西的人:小偷儿。6.“媮”,另音yú
寒:1.冷(跟“暑”相对):寒冬。寒风。天寒地冻。受了一点寒。2.害怕;畏惧:心寒。胆寒。3.穷困:贫寒。4.姓。
“送暖偷寒”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矛盾,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一种“表面看似关心,实则暗藏私心”的行为。比如同事小王总在开会时帮领导倒水、递文件,但私下却悄悄把团队功劳全归到自己名下。这种“热情”背后藏着的小算盘,就是典型的“送暖偷寒”。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虚伪有什么区别?关键在“偷寒”这个动作。比如邻居张阿姨每天给独居老人送饭,却在小区里散播“老人子女不孝”的谣言。表面送温暖,实际却在人际关系中“埋雷”,这种带有目的性的关怀比单纯虚伪更隐蔽。
如何在生活中识别这类行为?注意观察对方的“温度差”。前年我们部门空降的主管,月初给所有人买咖啡说要“增强凝聚力”,月末就借着团建名义要求大家周末加班。当善意总是伴随着后续条件,就像春天突然刮冷风,这时候就该提高警惕了。
有人认为这是职场生存智慧,我倒觉得这是短视策略。去年有个创业团队,创始人用股权承诺拉拢骨干员工,却在融资后悄悄修改协议。这种“送暖偷寒”确实短期获利,但最终导致核心团队集体出走。真正的信任建设,就像种树需要持续浇水,而不是先浇热水再倒冰碴。
语言文化中的这类现象其实很有趣。就像某些电商平台的“限时优惠”弹窗,用红包雨吸引点击,点进去才发现要完成复杂任务。这种现代版的“送暖偷寒”,本质上还是利用人性弱点。或许我们应该学会既保持温暖待人的初心,又懂得在关键时刻给善意装上“防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