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zhě shēng cún
成语解释:适:符合,适应。适应环境要求的就能生存下去
成语出处:欧阳山《苦斗》:“我是说在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要忽略那著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适者生存
英文翻译:Survival of the fittest
适:[shì]1.相合:适用。适意。2.舒服:安适。3.恰巧:适逢其会。4.去:无所适从。5.旧指女子出嫁:适人。[kuò]迅疾。用于人名。姓氏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存:1.存在;生存:残存。父母俱存。2.储存;保存:封存。存粮。3.蓄积;聚集:存食。新建的水库已经存满了水。4.储蓄:存款。存折。零存整取。把暂时不用的现款存在银行里。5.寄存:存车处。行李先存在这儿,回头再来取。6.保留:存疑。存而不论。去伪存真。7.结存;余留:库存。收支相抵,净存二百元。8.心里怀着(某种想法):存心。心存侥幸。不存任何顾虑。9.姓。
“适者生存”这个词常让人联想到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但现实生活里处处都有它的影子。比如疫情期间,街角开了二十年的早餐店突然开始做外卖套餐,还开发了小程序点单,结果生意比之前更红火——环境变了,主动调整策略的个体才能活下来。
有人问:“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在变化中站稳脚跟?”观察身边那些过得还不错的朋友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把“改变”当成家常便饭。就像我认识的设计师老张,去年AI绘图工具刚兴起时,他白天接单晚上学软件,现在反而能用AI把工作效率翻倍,客户满意度更高了。
职场中的适者生存更讲究“弹性”。前同事李姐的故事特别典型:公司数字化转型时,四十多岁的她报名参加数字营销培训,跟着年轻人学直播带货。两年后不仅没被裁员,还成了新业务部门的负责人。适应能力从来不分年龄,只看愿不愿意走出舒适区。
有人疑惑:“坚持自我和适应环境矛盾吗?”我的观察是:真正的适应不是随波逐流。就像河流中的石头,常年被水流冲刷反而会变得更圆润独特。朋友开的独立书店就是个例子——实体书受冲击时,他们通过举办读书会、开发文创周边,既保住了文化调性,又找到了新盈利模式。
最近注意到个有趣现象:小区门口的水果摊主开始用短视频展示进货过程,还会根据评论区反馈调整水果品类。这种“小个体的进化”恰恰印证了,在快速迭代的时代,能持续感知变化并作出反应的人,永远比站在原地等待的人多出无数机会。
生物学里的适者生存强调被动淘汰,人类社会的版本则充满主动性。每次技术革命都会洗牌行业格局,但总有人能抓住新工具实现跃迁。就像现在看着这篇文章的你,或许正在思考如何把“适应力”转化为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本身就已经走在时代的前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