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ōng
  • guǎng 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ōng qú guǎng mò

成语解释:四通八达的宽广大路。

成语出处:唐·牛僧儒《玄怪录·崔绍》:“二使者押绍之后,通衢广陌,杳不可知际,行五十许里。”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通衢廣陌

英文翻译:Broad roads

通衢广陌的意思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衢:四通八达的大路:通衢。

广:[guǎng]1.多:兵多将广。大庭广众。2.扩大;扩充:推广。以广流传。3.姓。[ān]同“”(多用于人名)。

陌: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泛指道路:废井田,开阡陌。形同陌路。

成语评论

通衢广陌”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宽阔的大道和四通八达的小路”,常用来形容交通便利、道路纵横交错的繁荣景象。比如,我们可以说:“这座古城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通衢广陌间商队络绎不绝,驼铃声与马蹄声交织成一首千年的贸易交响曲。”这样的描述既点明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又让历史场景跃然眼前。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通衢广陌’而不是直接说‘交通发达’?”其实,成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用简练的意象传递更丰富的内涵。比如描述现代城市时,可以说:“新城区建成后,通衢广陌贯穿东西南北,地铁、高架与自行车道形成立体网络,让市民的出行像水流一样自然畅通。”这里不仅体现了道路的物理连接,还暗含了城市规划和人文关怀的进步。

再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老张退休后开了家茶馆,选址在社区通衢广陌的转角处,邻居买菜、上班族通勤、学生放学都会路过。他常说:‘路宽了,人心也更敞亮了。’”这种用法将成语从地理概念延伸到了人际关系,暗示便利的交通如何促进社会联结。

值得注意的是,“通衢广陌”不仅适用于实体道路。比如在互联网时代,可以说:“短视频平台如同数字世界的通衢广陌,让偏远山村的非遗技艺能瞬间触达千万观众。”这种类比突破了成语的传统语境,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信息高速公路同样需要“宽度”和“连接性”。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契合了人类对“连接”的永恒追求。从古驿道到5G基站,从茶马互市到跨境电商,我们始终在拓宽自己的“通衢广陌”。或许未来的智慧城市中,自动驾驶道路与无人机航线交织的立体交通网,会成为下一代人心中“通衢广陌”的新注解。

最后思考一个问题:当道路越修越宽时,如何避免“宽路反而更堵”的悖论?这或许提醒我们,“通衢广陌”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规划,更需要匹配科学的管理和公民意识。就像那句老话:“路宽不如心宽,道顺还需人顺。”毕竟,真正的畅通,永远建立在物质基础与人文精神的共振之上。

"通衢广陌"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