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àn
  • táo
  • zā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ì nàn táo zāi

成语解释:避:躲开。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5回:“争奈宋江出身微贱,郓城小吏,犯罪在逃,权居梁山水泊,避难逃灾。”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逃避灾难

繁体字形:避难逃灾

英文翻译:Escape from disaster

避难逃灾的意思

避:1.躲开;回避:退避。避而不谈。避一会儿雨。2.防止:避孕。避雷针。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

逃:1.逃跑:追歼逃敌。2.躲避:逃荒。逃学。

灾:1.自然界造成的或人为的祸害:水灾。兵灾。2.个人遭遇的祸患:没病没灾。3.“菑”,另音zī

成语评论

哎哟,说到避难逃灾的成语,大家第一个想到啥?肯定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嘛!比如:“眼看台风要登陆,老王一拍大腿:‘这时候还修屋顶?三十六计走为上,赶紧撤!’”说白了,遇到躲不过的灾难,先保命再谈别的,这才是硬道理。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那‘避其锋芒’算不算这类成语?”当然算啊!比如公司里有个项目争议太大,领导直接说:“咱们先避其锋芒,等大家冷静了再讨论。”你看,这不就是暂时躲开矛盾焦点、避免冲突升级的策略吗?说白了,这不叫怂,这叫战术性撤退!

不过啊,有些人可能会纠结:“逃”是不是显得太被动了?嘿,你细品“金蝉脱壳”这个词儿——比如:“山火突然转向,护林员小队靠着一处岩洞金蝉脱壳,全员平安。”这可不是单纯逃跑,而是用巧劲儿化解危机。要我说啊,聪明人的“逃”从来不是躺平,而是带着脑子找生机。

说到这儿,突然想到个问题:古人这些成语放到今天还管用吗?举个栗子,去年我老家发洪水,村里人提前转移重要物资,这不就是“未雨绸缪”的现代版?要我说啊,老祖宗的智慧放哪儿都不过时,关键看咱会不会活学活用。

最后唠点实在的:现在有些年轻人总觉得“逃跑”丢面子。但你看疫情期间,主动居家隔离的人是不是用行动诠释了“识时务者为俊杰”?要我说啊,真正的勇气不是硬扛,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保存实力——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

总之啊,这些成语就像生活里的导航地图。遇到事儿别慌,先想想古人怎么说的,再结合现实情况做选择。毕竟,活学活用才是对文化最好的传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