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ǔ ròu péng yǒu
成语解释:在一起只是吃吃喝喝;可以同欢乐;而不能共患难的朋友。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关云长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两只手送与你荆州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酒肉朋友
英文翻译:fair-weather friends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肉:1.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儿西瓜。4.性子慢,动作迟缓:肉脾气。那个人太肉,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
朋:1.朋友:良朋。宾朋满座。2.结党:朋比为奸。3.伦比:硕大无朋。4.姓。
友:1.朋友:好友。战友。2.相好;亲近:友爱。友好。3.有友好关系的:友人。友邦。友军。4.姓。
“酒肉朋友”这个词儿,一听就让人觉得有点不靠谱。比如有人问:“为什么有些人吃饭喝酒时热络,遇到困难就找不到人?”答案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典型的“酒肉朋友”。他们只会在饭局上跟你碰杯,真要借钱救急时,电话可能就变成“不在服务区”了。
这种关系在生活中很常见。就像同事老张吐槽的:“上周老王还跟我勾肩搭背吃火锅,这周公司要调岗,他连微信消息都不回了。”这种例子揭示了一个真相:建立在物质享受上的友情,就像冰镇啤酒的气泡,看着热闹,转眼就消散了。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一起吃吃喝喝就一定是假朋友吗?”当然不是。关键要看除了吃喝之外有没有其他联结。比如健身搭子小王,虽然每周聚餐,但生病时会帮忙买药,这才是真朋友。而只会在烧烤摊上喊“兄弟干杯”,遇到正事就装聋作哑的,才是我们要警惕的“酒肉朋友”。
我发现现在年轻人有个有趣现象:明明看透了某些人的虚伪,却还是维持着表面热闹。或许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这种“塑料友情”成了某种社交润滑剂。但就像奶茶里的珍珠,嚼着带劲却没啥营养,偶尔解馋可以,当主食迟早要饿肚子。
辨别真假朋友其实有个土方法:试着把聚餐地点从餐厅换成医院。肯陪着挂号取药的人,比能喝十瓶啤酒的人更值得珍惜。毕竟生活不只有推杯换盏的时刻,更多时候需要能共度风雨的伙伴。
最后想说,不必对“酒肉朋友”全盘否定。他们就像自助餐里的凉菜,虽然不顶饱,但能让社交餐桌更丰富。重要的是别把凉菜当主菜,更别指望凉菜能给你冬日暖阳般的温暖。懂得区分轻重缓急,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既享受热闹,又不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