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àng cái qì shǐ
成语解释:谓量才使用。
成语出处:邹鲁《中国同盟会》:“军到即降者,保护其身家,愿留营者,量才器使;愿还乡者,厚给资斧,护送归乡。”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选用人才
繁体字形:量才器使
英文翻译:Talent measuring instrument
量:[liàng]1.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如升、斗等。2.限度:胆量。力量。3.数量:降雨量。产量。4.估计;衡量:量力而行。5.哲学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如多少、大小、高低、轻重、快慢等。[liáng]1.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长短或其他性质:量地。量血压。2.估计;衡量:打量。思量。
才:1.才能:德才兼备。多才多艺。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来就要走?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风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器:1.器具:瓷器。木器。铁器。器物。2.器官:消化器。生殖器。3.度量:器量。4.才能;人才:大器晚成。5.器重。
使:1.派遣;支使:使唤。使人去打听消息。2.使用:使拖拉机耕地。这支笔很好使。使上点肥料。3.让;叫;致使:办事使群众满意。加强质量管理,使产品合格率不断上升。4.假如。5.奉使命办事的人:使节。大使。公使。特使。学使(科举时代派到各省去主持考试的官员)。
“量才器使”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到底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一个人的能力来安排合适的任务,比如让擅长沟通的人做客户服务,让逻辑强的人处理数据分析。但问题来了:为什么非要“量才而用”?随便分配任务不行吗?
举个例子,小明是团队里的“技术宅”,编程能力一流,但上台演讲就紧张得冒汗。如果硬让他做项目汇报,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而同事小红虽然不懂代码,但演讲时能带动全场气氛。这时候,把小明安排在技术岗,让小红负责对外沟通,整个团队的效率就会翻倍。你看,这就是“量才器使”的智慧——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讲究全面发展,总让员工做同一件事会不会限制成长?”这里有个关键点:发挥特长≠拒绝学习。就像运动员需要主攻单项,同时也要进行体能训练。工作中,我们可以让员工在核心领域深耕,同时通过轮岗、培训补充其他技能。比如让设计师偶尔参与客户需求会议,既能保持专业优势,又能拓宽视野。
现实中很多管理者容易陷入两个误区:要么只看资历不看能力,把老员工硬塞到新岗位;要么追求绝对公平,搞“平均主义”分配任务。其实就像炒菜要用不同的火候,管人也要用不同的方法。有个朋友的公司曾让销售冠军转岗做管理,结果业绩下滑还丢了客户,这就是典型的“错位使用”。
个人认为,新时代的“量才器使”应该更灵活。现在年轻人普遍喜欢多元发展,企业不妨建立内部人才市场,允许员工申请跨部门项目。比如程序员可以申请参与产品设计讨论,运营人员可以尝试数据分析工具。这样既保留专业深度,又创造跨界成长的机会,比传统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更有活力。
最后想说,这个成语不仅是管理学问,对个人发展也有启发。与其拼命补短板,不如先把长板磨到极致。就像竹子不会羡慕松树的挺拔,荷花不会嫉妒牡丹的艳丽,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每个人都能成为“被量才器使”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