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àng cái lù yòng
成语解释:量:估量;衡量;录用:收录任用。根据不同的才能相应地安排适当的工作。
成语出处: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凡所擘划利害,不问何人,小则随事酬劳,大则量才录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量才録用
英文翻译:hire personnel on the basis of their abilities
量:[liàng]1.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如升、斗等。2.限度:胆量。力量。3.数量:降雨量。产量。4.估计;衡量:量力而行。5.哲学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如多少、大小、高低、轻重、快慢等。[liáng]1.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长短或其他性质:量地。量血压。2.估计;衡量:打量。思量。
才:1.才能:德才兼备。多才多艺。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来就要走?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风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录:1.记载;抄写:记录。登录。抄录。摘录。过录。有闻必录。2.录制:录音。录像。录放。录了一首歌。3.原指为备用而登记,后转指采取或任用:收录。录用。4.用作记载物的名称:目录。语录。同学录。回忆录。5.姓。
用:1.使用:用力。用兵。公用。大材小用。2.费用:用项。家用。3.用处:功用。多少总会有点用。4.需要(多用于否定式):天还很亮,不用开灯。东西都准备好了,您不用操心了。5.吃、喝(含恭敬意):用饭。请用茶。6.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手段等:用笔写字。用老眼光看人。7.因此;因8.(多用于书信):用特函达。9.姓。
什么是“量才录用”?这个词字面意思是“衡量才能再录用”,听起来像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标准,但其实它和现代职场也息息相关。比如一家创业公司招聘时,老板可能会说:“我们不看学历背景,只关注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叫量才录用。”这种灵活的标准,往往能让有真本事的人脱颖而出。
有人问:“如果只盯着能力,会不会忽略人品?”其实,“量才录用”的智慧在于动态平衡。就像足球教练选队员,既要前锋的射门准度,也要后卫的责任心。去年某互联网大厂就调整了晋升制度,在技术考核之外增加了团队协作评分,这就是升级版的量才录用——既要专业能力,也要软实力。
现实中常遇到这种情况:小张擅长数据分析却被迫做客户接待,结果两头不讨好。这时候就该想想“量才录用”的原则。有个餐饮老板跟我分享过经验:“以前让内向的收银员去推销套餐,业绩惨淡。后来发现她心算特别快,调到采购岗后,半年帮店里省了15%成本。”这件事让我想到,与其勉强改变人,不如把人放在发光的位置。
为什么有些企业做不到量才录用?观察发现,很多管理者习惯用统一模板衡量员工。就像让鱼爬树、让鸟游泳,自然事倍功半。有次参观汽车工厂,流水线上的王师傅虽然不懂编程,但能听发动机声音判断故障,这种特殊才能正是传统考核表测不出来的。真正的量才录用,需要打破标准化思维,建立多元评价维度。
最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00后求职者开始用短视频简历展示实操能力。这种趋势恰恰暗合了量才录用的本质——让才能可视化。就像古时候工匠应聘不用背书,直接现场打件家具。当社会越来越注重真才实学,那些能精准识别并善用人才的组织,就像找到金矿的勘探队,总能挖出意想不到的价值。
最后想起老家祠堂挂着的“知人善任”匾额,这四个字穿越千年,说的不就是量才录用的精髓吗?在这个变化加速的时代,或许我们该把眼光从“他有什么证书”转向“他能创造什么价值”。毕竟,让会唱歌的百灵站上枝头,整个森林才会充满美妙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