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 jìn qiú bì
成语解释: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比喻境况困难
繁体字形:金儘裘弊
英文翻译:All good and all bad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尽:[jìn]所有的:尽数。尽人皆知。[jǐn]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早。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尽可能地减少错误。2.(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3.(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先尽旧衣服穿。单间房间不多,尽着女同志住。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尽前头。尽北边。5.尽自:这些日子尽下雨。事情已经过去了,尽责备他也无益。
裘:1.毛皮的衣服:狐裘。轻裘。集腋成裘。2.姓。
弊:1.欺诈蒙骗、图占便宜的行为:作弊。营私舞弊。2.害处;毛病(跟“利”相对):兴利除弊。切中时弊。
“金尽裘弊”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藏着生动的故事。战国时期的苏秦四处游说失败,钱花光了只能卖掉皮袄回家,连嫂子都懒得给他做饭。这个场景是不是很像现代人创业失败,掏空积蓄后连外卖都点不起的样子?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倾家荡产”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它自带画面感——不仅钱财耗尽,连体面衣服都保不住。就像有人炒股赔光本金,最后连代步车都抵押,这种双重失去的窘迫感,才是成语的精髓。
当代生活中其实藏着不少“隐形版”金尽裘弊。比如大学生为买限量球鞋刷爆信用卡,结果月底只能顿顿泡面;网红博主为维持人设疯狂置装,最后连房租都交不上。这些故事都在提醒我们:追求目标时,记得留条回家的路。
有朋友曾跟我分享他的“轻奢陷阱”:月薪八千硬要买两万的包,结果生病时连验血费都付不起。这种为面子掏空里子的行为,不就是活脱脱的现代版金尽裘弊?物质与体面的平衡木,从来都不好走。
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警示作用。它不像“穷困潦倒”那样描述结果,而是展现从富有到落魄的动态过程。就像看着手机电量从100%暴跌到1%,提醒我们及时止损。下次准备all in前,不妨想想苏秦的皮袄——留件保暖的外套,总比赤膊挨冻强。
用好这个成语要注意场景。形容企业盲目扩张导致破产可以说“避免金尽裘弊”,但描写山区儿童失学就不合适。它更适合原本拥有却因错误决策失去的情境,这种精准度正是汉语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