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 diāo shì jiǔ
成语解释:见“金貂换酒”。
成语出处:宋·韦骧《减字木兰花·劝饮酒》词:“金貂贳酒。乐事可为须趁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繁体字形:金貂贳酒
英文翻译:Mink wine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貂:哺乳动物,身体细长,四肢短,耳朵三角形,听觉敏锐,种类较多,有石貂、紫貂等。
贳:1.出赁;出借。2.赊欠。3.宽纵;赦免。4.姓。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金貂贳酒”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背后的故事却很有意思。它出自《晋书·阮孚传》,讲的是阮孚用金貂换酒喝的轶事。金貂是古代官员帽子上的贵重饰品,而阮孚却拿它换酒,这种“不在乎身外之物”的洒脱劲儿,成了后人形容豁达性格的经典比喻。
举个例子吧:老王刚拿到年终奖,转头就请全部门吃了顿豪华大餐。同事打趣他“你这真是现代版金貂贳酒啊”,老王却笑着说:“钱花在开心事上才不算浪费。”你看,这种把物质享受让位于情感联结的选择,是不是和阮孚拿官帽配饰换酒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什么古人会用贵重物品换酒?其实这个问题背后藏着价值观的碰撞。在讲究礼制的古代社会,金貂象征身份地位,而酒代表即时享乐。用金貂换酒看似“亏本买卖”,实则是对世俗规则的无形反抗。就像今天有人放弃高薪去环游世界,本质上都是在重新定义“值得”的标准。
我曾在古镇遇到过位卖古董的老人家,他守着祖传的紫砂壶却从不标价,只愿和懂行的客人以茶会友。他说:“物件再贵也就是个死物,换来三两知己喝茶谈天,这壶才算活过来了。”这种“活法”里,隐约能看到金貂贳酒的影子。
放到现代有什么新启示?现在的年轻人常陷入“攒钱买房”和“及时行乐”的矛盾中。有个做设计师的朋友,每月拿出三分之一收入学陶艺,她说:“金貂贳酒不是鼓励乱花钱,而是提醒我们别被物质绑架——有些体验比存款数字珍贵得多。”这话让我想起阮孚,他在酒酣耳热时,大概也从没后悔过那个决定。
下次看到有人用限量球鞋换演唱会门票,或是拿加班费请年假去看极光,别急着评价“值不值”。生活本就不是会计学,那些能点燃内心热忱的选择,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貂贳酒”。毕竟,活得痛快这件事,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