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ì xīn guì shèn
成语解释:同“鉥心刿目”。
成语出处:明·宋濂《政天年朱府君霞坞歼表》:“若拈华摘艳,鉥心刿肾夺辞章问,陋之陋者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目心劌腎
英文翻译:Heart and kidney
鉥:1.长针:“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鉥”。2.刺:“及其为诗,刿目鉥心。”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刿:刺伤;割。
肾:1.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形如蚕豆,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表面有纤维组织构成的薄膜,有血管从内缘通入肾内。血液流过时,血内的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代谢物质被肾吸收,分解后形成尿,经输尿管输出。也叫肾脏。2.中医指外肾,即男人的睾丸。
“鉥心刿肾”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它形容的是一个人做事时投入全部心力,甚至到了“掏空自己”的地步。举个例子:一位程序员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两周每天只睡4小时,同事劝他休息,他却说“这个功能不完善,我实在放不下”——这种状态就是典型的“鉥心刿肾”。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拼命三郎的劲头值得提倡吗?答案需要分情况看。比如医生在抢救危重病人时,鉥心刿肾是职业精神的体现;但如果是长期透支健康去完成普通工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就像蜡烛燃烧太猛,虽然光亮更盛,却会缩短使用寿命。
我在职场中见过真实的案例:有位设计师为做出完美方案,把20页的PPT反复修改了47次,甚至半夜三点还在调整字体间距。最终方案确实惊艳,但项目结束后他直接住院输液三天。这种极端投入,就像用雕刻刀雕琢自己的内脏——精细度提升了,生命力却流失了。
换个轻松的场景理解这个成语:家长为孩子准备生日派对,从亲手烤制蛋糕到手工装饰房间,每个细节都亲力亲为。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看到孩子惊喜的笑脸,所有的付出瞬间有了意义。这时候的“鉥心刿肾”,其实是爱的具象化表达。
现代人常常陷入两难:既要追求卓越,又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有个折中的方法叫“精准发力”——把鉥心刿肾的专注力用在关键节点。就像登山者不会全程冲刺,而是在险峻路段集中发力。毕竟人生是场马拉松,懂得分配精力的人,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下次当你发现自己开始鉥心刿肾时,不妨停下来问问:这件事真的需要耗尽全部心力吗?有没有更聪明的解决方式?有时候换个角度思考,会发现通往罗马的道路不止一条。保持热情很重要,但守护内心的火种不熄灭,或许才是更珍贵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