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ù xué hóng shēng
成语解释:学识渊博的人
成语出处:汉 扬雄《羽猎赋》:“于兹乎鸿生钜儒,俄轩冕,杂衣裳,修唐典,匡《雅》《颂》,揖让于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学识渊博的人
繁体字形:鋸壆鴻生
英文翻译:Juxuehongsheng
钜:1.硬铁。2.钩子。3.同“巨”,大。
学:1.学习: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3.学问: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4.指学科: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小学。大学。上学。6.姓。
鸿:1.大雁:鸿雁。鸿毛。雪泥鸿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2.大:鸿博。鸿图。鸿沟。鸿儒。鸿福。鸿运。鸿烈。3.指书信:来鸿。4.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提到"钜学鸿生"这个成语,很多朋友可能会感到陌生。其实它用来形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学者。比如在某次学术交流会上,张教授不仅能深入浅出讲解量子物理,还能即兴背诵《史记》选段,在场的研究生感叹:"真不愧是钜学鸿生!"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会问:"这和'学富五车'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知识结构的维度。"学富五车"侧重知识储备量,而"钜学鸿生"更强调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兼备。就像能同时开发手机系统和编写古典诗词的工程师,既掌握前沿技术又具备人文素养。
现代职场中这种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吃香。某科技公司的产品经理小王就是个典型例子:他既懂编程语言又能做市场分析,在讨论会上总能提出跨界解决方案。同事们笑称:"咱们部门藏着个'钜学鸿生'呢!"这种能力组合让他在职业发展中如鱼得水。
有人质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钜学鸿生"是否还有存在价值?我认为这正是时代需要的特质。当知识获取变得容易,如何建立知识间的连接网络反而成为核心竞争力。就像会用机器学习分析敦煌壁画的学者,他们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多少数据,而在于创造新的认知维度。
观察身边优秀的人,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特点:既保持专业领域的精进,又培养跨学科的思维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就像建造立交桥——垂直方向的专业深度保证稳固性,水平方向的视野宽度提升通达性。或许这就是当代"钜学鸿生"的成长密码。
最后想分享个有趣现象:很多创新突破都发生在学科交叉地带。下次当你在不同领域间游走时,不必担心"不够专注",那些看似无关的知识,说不定哪天就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毕竟,真正的学识不该被标签束缚,就像大海不会拒绝任何支流的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