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óng
  • lòu
  • du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óng hú lòu duàn

成语解释:铜壶:古代计时的漏器。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指一天时间已经过去,夜已深

成语出处:唐·温庭筠《鸡鸣埭歌》:“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时光流逝

繁体字形:銅壺漏斷

英文翻译:Leakage of copper pot

铜壶漏断的意思

铜:金属元素,符号Cu,原子序数29。紫红色,富延展性,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在湿空气中表面生成铜绿。铜可制多种合金(如黄铜、白铜)及电工器材等,也用于电镀。

壶:1.陶瓷或金属等制成的容器,有嘴儿,有把儿或提梁,用来盛液体,从嘴儿往外倒:茶壶。酒壶。喷壶。2.(Hú)姓。

漏:1.东西从孔或缝中滴下、透出或掉出:壶里的水漏光了。2.物体有孔或缝,东西能滴下、透出或掉出:漏勺。锅漏了。那间房子漏雨。3.漏壶的简称,借指时刻:漏尽更深。4.泄露:走漏风声。说漏了嘴。5.遗漏:挂一漏万。这一行漏了两个字。点名的时候,把他的名字给漏了。

断: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6.姓。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成语评论

铜壶漏断”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来源于古代计时工具铜壶滴漏,字面意思是“漏壶的水流尽了”,常用来比喻时间流逝或事件到了尽头。比如我们可以说:“等到铜壶漏断、月上中天,他才从书房走出来,手里的书稿终于完成了最后一笔。”这里既描绘了时间流逝的漫长,又暗示了任务的终结。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和时间相关的场景吗?不完全对。它还可以隐喻人际关系的疏远。例如:“自从那次争吵,两人间的联系就像铜壶漏断般戛然而止,连共同好友的婚礼请柬都分开寄送。”这种用法巧妙地将物理现象转化为情感状态的描写,让抽象的情绪变得具象可感。

为什么现代人还要用这种冷门成语呢?在我看来,它比“分道扬镳”多了份诗意,比“时光飞逝”添了点画面感。记得有次陪长辈整理老宅,翻出个锈迹斑斑的铜壶,叔叔忽然感叹:“这些老物件就像铜壶漏断,看着还在,其实早不报时了。”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很多传统文化符号正以类似的方式淡出生活,但它们承载的记忆永远不会消失。

如何在日常交流中自然使用这个成语?试着把它放在转折场景里。比如描述团队项目:“方案讨论会上争得面红耳赤,直到铜壶漏断的午夜时分,显示器突然跳出完美的数据模型,所有人不约而同鼓起掌来。”这里既点出时间节点,又暗含“柳暗花明”的双关意味,比平铺直叙更有韵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自带沧桑感却不含消极色彩。就像老茶客看着茶叶沉底会说“铜壶漏断茶方醇”,表面说烹茶时间足够,实际在讲经过沉淀的事物才显珍贵。这种表达方式既保留了文化底蕴,又给现代语言注入了新的活力,或许正是汉语绵延千年的魅力所在。

"铜壶漏断"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