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ǐn náng jiā jù
成语解释:指优美的文句
成语出处:唐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指优美的文句
繁体字形:錦囊佳句
英文翻译:beautiful verses in an embroidered purse -- good poems
锦:1.丝织物的一种。在三色以上纬丝织成的缎纹地上织出的绚丽多彩、古雅精致的花纹织物。有库锦、蜀锦、宋锦、云锦等。2.形容鲜明华丽的色彩:锦霞。锦鸡。
囊:[náng]1.袋子:布囊。2.像袋子的东西:胆囊。3.用袋子装:囊沙。[nāng]〔囊膪〕猪胸腹部又肥又松的肉。膪(chuài)。
佳:1.美;好:佳句。佳音。最佳方案。成绩甚佳。身体欠佳。2.姓。
句:[jù]1.句子:语句。词句。造句。2.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写了两句诗。[gōu]高句丽(Gāogōulí),古族名,古国名。也作高句骊。又人名用字,春秋时越国国王勾践也作句践。
说起“锦囊佳句”这个成语,很多人会联想到古代文人随身携带的锦囊,里面装着灵感迸发时写下的诗句。但这个词究竟怎么用?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李在会议上突然想到个绝妙的方案,同事打趣道:“你这脑袋里怕不是藏了个锦囊吧!”
问题来了:锦囊佳句只能形容文学创作吗?其实不然。现代人写策划案时灵光一闪的创意,设计师画草图时神来一笔的构图,甚至家长辅导孩子功课时想到的解题妙招,都能用这个成语形容。它传递的是“关键时刻迸发智慧”的核心含义。
记得去年帮邻居修改简历的经历特别有意思。原本平淡的工作经历,我建议他把“负责文件整理”改成“搭建信息检索系统”,他眼睛一亮:“你这改动简直是锦囊佳句啊!”这个例子说明,只要在关键处点石成金,任何领域都能产生“佳句”。
有人问:这和“锦囊妙计”有什么区别?微妙之处在于,“妙计”侧重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佳句”更强调语言表达的精妙。比如诸葛亮给赵云三个锦囊是妙计,而曹植七步成诗才是佳句。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鼓励创新思维。就像上周团队头脑风暴时,实习生提了个突破常规的推广方案,虽然不完美,但我说:“要的就是这种锦囊佳句般的创意,咱们再打磨打磨。”既肯定了灵感价值,又引导后续优化。
试想老师批改作文时,发现某段描写特别出彩,用红笔圈出来写上批注:“此处堪称锦囊佳句,保持这种细腻观察!”这种具体化的称赞,比简单说“写得好”更能让学生明白哪里值得坚持。
语言就像工具箱,成语就是趁手的工具。下次遇到朋友即兴发挥讲了个精彩段子,或是同事在deadline前想出巧妙解决方案,不妨试试用“锦囊佳句”点赞。既传承了文化韵味,又让赞美有了画面感,说不定还能引发一段关于成语趣谈的交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