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én wú zá bīn
成语解释: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
成语出处:三国 吴 韦昭《吴书》:“不妄交游,门无杂宾。”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补语;形容交友谨慎
繁体字形:門無雜賓
英文翻译:never associate with bad companions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杂:1.多种多样的:复杂。杂色。杂技。他看的书很杂,哪方面的都有。2.正项以外的;正式的以外的:杂费。杂项。杂牌儿。3.混合在一起;掺杂:夹杂。他杂在人群中混进了城。草丛中还杂有粉红色的野花。
宾:1.客人(跟“主”相对):外宾。宾至如归。2.姓。
“门无杂宾”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的意思其实特别实在——字面理解就是“家门口没有乱七八糟的客人”,实际是说一个人交朋友很讲究质量。比如张三刚搬新家,同事老李说:“你乔迁聚会可别请太多人啊,要像古人那样门无杂宾才好!”这句话既夸张三会挑朋友,又提醒他别让聚会变菜市场。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刻意控制社交圈?其实道理很简单:你的时间精力就像手机电量,用完了就得充。如果天天应付点头之交,哪还有余力经营真正值得的关系?就像公司团建时,和聊得来的同事吃顿饭,比硬着头皮陪二十个客户尬聊高效得多。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王阿姨退休后只和跳广场舞的姐妹来往,儿女夸她“现在真是门无杂宾”。你看,连大妈们都懂这个理儿——与其在麻将桌上凑数,不如和真正玩得来的人活动筋骨。这种选择性社交,反而让老年生活更有滋有味。
我发现这个成语在职场特别管用。刚工作时总想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结果微信加了八百人,关键时刻能帮忙的不过三五个。后来学聪明了,像做产品那样精挑细选:留下能资源互补的、三观一致的、能说真心话的,其他泛泛之交就保持礼貌距离。别说,这样反而建立起更靠谱的人脉网。
说到底,“门无杂宾”不是教人冷漠,而是提醒我们像整理衣柜那样定期整理社交圈。那些十年没联系的同学、只存在点赞列表里的“朋友”、永远在抱怨的负能量体...适当做减法,才能腾出空间给真正重要的人。毕竟人生下半场,比的不是认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愿意为你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