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én
  • zhī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wén yī zhī shí

成语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聞一知十

英文翻译:infer the whole matter after hearing but one point

闻一知十的意思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慧。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成语评论

许地山《玉官》:“她每是讲头解尾,闻一知十。”

闻一知十的造句

  1. 造句 他自以为有闻一知十的本领,常常不经求证就下定论,闹了不少笑话。
  2. 造句 我们班上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能够闻一知十。
  3. 造句 闻一知十的天才毕竟是少数,一般人只能靠后天的努力,以勤补拙。
  4. 造句 在孔子看来,学习要能举一反三,要闻一知十,这才是温故而知新,才是创造性的学习。
  5. 造句 他向来闻一知十,任何问题只要提示,立即知道如何解答。
  6. 造句 学会行孝,重在闻一知十,乐为不辍,而不是一曝十寒,应当持之以恒,养成道德,以担当重任。
  7. 造句 这孩子领悟力高,能闻一知十,总是名列前茅。
  8. 造句 把知识真正融会贯通,标准应该是能够闻一知十,举一反三。
  9. 造句 闻一知十的天资固然可贵,但铁杵磨针的毅力却更值得称颂。
  10. 造句 红玉的聪明像是得自传说中一样,一目十行,闻一知十,过目不忘,这几个成语就是为她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