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í
  • ch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uí sú fú chén

成语解释: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没有主见

繁体字形:随俗浮沉

英文翻译:follow the general trend

随俗浮沉的意思

随:1.跟着:随从。随员。随葬。随即(立刻)。随行(xíng)。随身。随喜。随波逐流。随行(hāng)就市。2.顺从,任凭:随意。随口。随宜。随和。随俗。随笔。随遇而安。3.顺便,就着:随带。随手关门。4.像:他长得随他父亲。5.姓。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浮:1.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浮萍。油浮在水上。浮云。脸上浮着微笑。2.在水里游:他能一口气浮到对岸。3.在表面上的:浮土。浮雕。4.可移动的:浮财。5.暂时的:浮记。浮支。6.轻浮;浮躁:他人太浮,办事不踏实。7.空虚;不切实:浮名。浮夸。8.超过;多余:人浮于事。浮额。9.姓。

沉:1.(在水里)往下落(跟“浮”相对):石沉大海。星沉月落,旭日东升。2.物体往下陷:地基下沉。3.使降落;向下放(多用于抽象事物):沉下心来。沉得住气。把脸一沉。4.(程度)深:沉醉。沉痛。睡得很沉。5.分量重:箱子里装满了书,很沉。6.感觉沉重(不舒服):胳膊沉。头沉。“沈”

成语评论

随俗浮沉”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放到生活里其实很好理解。比如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发现同事们都用某种“暗语”沟通,虽然一开始听不懂,但为了快速融入,也学着用同样的方式说话办事。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随俗浮沉就是盲目跟风吗?”其实不然。就像学方言,听懂别人说话不代表要放弃自己的口音,重点在于找到平衡点——既尊重环境规则,又不丢失自我特色。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朋友聚会时大家都爱玩桌游,而你其实更喜欢安静看书。如果每次都拒绝参与,可能会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但若完全伪装出热衷游戏的样子,又会觉得心累。这时候该怎么做?聪明的做法可能是偶尔参与两局活跃气氛,同时主动提议“下次去图书馆咖啡厅坐坐”。这种有选择地“随俗”,反而能让社交关系更健康持久。

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北方人去南方工作,开始总抱怨饭菜太甜,但半年后也会主动往菜里加一勺糖。这算不算随俗浮沉表面看是改变习惯,深层其实是建立连接。就像我当年留学时,虽然吃不惯奶酪,但每次聚餐都会尝一小块——这不是妥协,而是用味觉搭建理解他人的桥梁。关键要分清哪些改变能丰富生命体验,哪些会扭曲本心。

有人担心随俗浮沉会变成“墙头草”,我倒觉得更像“柳条哲学”。柳枝随风摆动不是软弱,而是用柔韧姿态保护主干不被折断。去年公司推行新系统,老员工们都在抱怨,我选择先摸透操作流程,三个月后反而成了部门里最能活用新工具的人。适应环境不等于随波逐流,有时候恰恰是为主动改变积蓄力量。

说到底,随俗浮沉就像穿行在人群中的舞步。完全踩着别人的节奏会迷路,但完全自创舞步又容易撞到人。真正的生活智慧,在于捕捉环境韵律的同时,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轨迹。下次遇到需要调整自己的场合,不妨问问:“这个改变会让我的根系更扎实,还是让我的树干更弯曲?”答案自然就在心里了。

随俗浮沉的造句

  1. 造句 月英哪敢多说,只得随俗浮沉地跟着乌氏,称颂了一番。
  2. 造句 成年后梁漱冥虽身材矮小,但生性爽直,凡事不肯随俗浮沉,心直口快,从不遮掩,尤喜争论,好游荡。
  3. 造句 只是因为命数犯奇,又不能随俗浮沉,一时为世俗所抑罢了。
  4. 造句 宁忍随俗浮沉,取舍从违,应早审定。
  5. 造句 一个人的随俗浮沉,因为曾经犯错,平淡于一世。
  6. 造句 古人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但求艺业之真善美,不必随俗浮沉,与时俯仰,虚誉一时之得失,百世之下,自有定评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