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í
  • kǒu
  • luàn
  • shu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uí kǒu luàn shuō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随口乱说

英文翻译:Ramble about

随口乱说的意思

随:1.跟着:随从。随员。随葬。随即(立刻)。随行(xíng)。随身。随喜。随波逐流。随行(hāng)就市。2.顺从,任凭:随意。随口。随宜。随和。随俗。随笔。随遇而安。3.顺便,就着:随带。随手关门。4.像:他长得随他父亲。5.姓。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乱:1.没有秩序和条理:乱七八糟。2.武装骚扰:兵乱。叛乱。3.使混乱;使紊乱:捣乱。以假乱真。4.任意;随便:不许乱扔纸屑。

说:[shuō]1.用话来表达意思:我不会唱歌,只说了个笑话。2.解释:一说就明白。3.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有此一说。4.责备;批评:挨说了。爸爸说了他几句。5.指说合;介绍:说婆家。6.意思上指:他这番话是说谁呢?[yuè]同“”。[shuì]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成语评论

有人问:“成语用错了会闹笑话吗?”举个真实案例:某次聚会,朋友指着满桌菜肴说“真是弹冠相庆啊”,结果全场静默——这个成语本意是坏人得势互相庆贺,用在这里反而成了黑色幽默。这说明准确理解成语内涵比单纯记读音重要得多。

有人疑惑:“为什么成语容易被误解?”比如“七月流火”常被误认为天气炎热,实际指农历七月火星西沉预示秋凉。这种误解源于字面意思与真实含义的割裂,好比把“充电宝”当成能充电的宝物。建议使用前先查证词典,就像网购前看商品详情页。

遇到“成语能不能创新使用”的争议,我的观点是:语言需要活水滋养。疫情期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活用就是典范。但创新不等于胡编,好比把“三顾茅庐”改成“三顾快递柜”就丧失了文化基因。关键要保留核心意象,像老树发新芽般自然生长。

曾见网友争论“网络谐音梗算不算成语新解”。我认为这如同用咖啡泡方便面——偶尔有趣但难成主流。真正有生命力的语言创新,应该像“洪荒之力”这样既有古意又契合当代语境,在社交媒体和正式场合都能找到生存土壤。

最近看到中学生把“首当其冲”写作“手当其冲”,这提醒我们:成语使用既要防错别字,更要防思维定式。不妨把每个成语想象成盲盒,拆开前永远不知道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当我们说“青出于蓝”,其实在讲两千年前的靛蓝提取工艺。

有读者问:“怎样避免成为成语杀手?”我的建议是:像对待宠物般了解成语习性。知道“明日黄花”不宜改作“昨日黄花”,就像知道仓鼠不能吃巧克力。当你说“美轮美奂”形容建筑时,已经比用“666”多了三分文化底气。

成语就像调味料,用对了锦上添花,用错了画蛇添足。下次想说“人山人海”时,不妨试试“万人空巷”——但要记得这成语本意是人都去了街巷看热闹,而不是说街上没人。语言海洋里,每个正确使用的成语都是闪亮的贝壳。

随口乱说的造句

  1. 造句 但,切记只能在远处观看,不可随口乱说,须知,祸从口出啊!
  2. 造句 三妹!又随口乱说你爸!没大没小的,外人看了笑话!
  3. 造句 啊!对了,也不能让她随口乱说呀!顾诚想着便冲瑶瑶说道:“瑶瑶,今天的事情可是我俩的秘密哦,不能对人说的!”。
  4. 造句 许雷自然不知道侍女心里这多么小九九,他只是随口乱说而已。
  5. 造句 陈依本来只当她随口乱说,见此刻仍旧煞有介事,以其性情倒似真有什么要说。
  6. 造句 不会这么邪门吧?我只是随口乱说的,千万别当真啊!
  7. 造句 或许,那个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只是这个军官随口乱说的吧。
  8. 造句 邢子书,你休要在这混淆视听,你也说是好像、说不定,既然自己都无法确定,就不要随口乱说!
  9. 造句 维里安听到这样的缘由,也不禁苦笑,他那时不过才刚刚开启系统空间,对这个世界的神明知识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不过是随口乱说,哪里会想到竟然能启迪众神。
  10. 造句 先别想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明白了,也说不定只是队长随口乱说的呢。

"随口乱说"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