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án
  • chǐ 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án yǐ qǐ chǐ

成语解释:启齿:开口。话很难说出口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2回:“欲告庆父,而难于启齿,乃于门外号啕大哭。”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难言之隐

繁体字形:難于啓齒

英文翻译:Hard to say

难于启齿的意思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启:1.打开:启封。启门。某某启(信封上用语,表示由某人拆信)。2.开导:启蒙。启发。3.开始:启行。启用。4.陈述:敬启者(旧时用于书信的开端)。某某启(用于书信末署名处)。5.旧时文体之一,较简短的书信:小启。谢启。6.姓。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成语评论

生活中总有些话题让人“难于启齿”,比如朋友借了钱没还,或者同事穿了件极不合适的衣服,这时候该怎么委婉表达?举个例子,同事问你对他的新发型的看法,你憋了半天只能说:“这个发型挺……特别的。”这里的“难于启齿”既保护了对方的感受,又避免直接批评。

为什么人们会“难于启齿”?其实这和我们的社交本能有关。人类天生害怕冲突,担心直白的话会破坏关系。比如面对家人催婚,很多人会支支吾吾说“缘分还没到”,这种迂回表达就像给真话裹了层糖衣。

有个成语叫“哑巴吃黄连”,形容有苦说不出。我见过最典型的例子是职场新人被要求加班,明明满肚子委屈,却只能说“我尽量调整时间”。这时候“难于启齿”的背后,藏着对工作机会的珍惜和对现实的妥协。

如何化解这种尴尬?我有次在社区活动里见到位阿姨,她对着邻居家吵闹的宠物狗,笑眯眯说了句:“您家小狗真有活力,我家窗户都跟着震呢!”这句话既点出了问题,又用幽默化解了火药味。可见换个表达方式,完全能让“难于启齿”变成有效沟通。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越是亲密的关系,反而越容易出现“难于启齿”的情况。就像子女想劝父母体检,话到嘴边变成“最近天气多变,要不要出去走走?”这种带着关心的委婉,反而比直接命令更容易被接受。

有次在咖啡馆听见两个年轻人讨论借钱的事,借出方绕着弯说:“最近手头方便的话……”这种表达看似含糊,实则给对方留足了台阶。我发现,适度的“难于启齿”反而能维护成年人的体面,关键是要让对方听懂弦外之音。

其实“难于启齿”不全是坏事。就像中医说的“良药苦口”,有些真话需要包装才能被接受。重要的是把握分寸——既要传达真实想法,又要顾及对方感受。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不妨试试用“我注意到……”开头,既表明观察而非指责,又能打开对话窗口。

难于启齿的造句

  1. 造句 日子实在太困难了,向人借钱吧,又实在难于启齿。
  2. 造句 有一种爱默默无言,行动表达。有一种情欲言又止,难于启齿。有一种恋眼来眉去,传送秋波。有一种情感无语亲吻,表达心灵深处的内涵。12.12我要爱你!
  3. 造句 不是我不愿意向你表白,只因为难于启齿。不是我不渴望向你求爱,只怕你心里没有我。不是我没有诚意诉衷言,只怕让你痴笑说丑陋。情人节到了,送上我的祝福,道一声我爱你!
  4. 造句 但是希望这些可以使人们对那些难于启齿的暴力行为采取行动。
  5. 造句 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难于启齿的话题。
  6. 造句 如果难于启齿,你大可不必直接说‘不’,也不用以友好但坚决的口气说'我不能做。
  7. 造句 我难于启齿给自己的孩子写这封信,但我必须写,因为有些东西太震撼太美好,不该随我而去。
  8. 造句 尽管如此,许多父母讨论这个话题时还是难于启齿。
  9. 造句 也可能是太累了你懒得变,又或者你难于启齿。
  10. 造句 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难于启齿的话题。但是,新郎和新娘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在不得罪亲友的情况下鼓励他们用现金作为结婚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