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án yǐ qǐ chǐ
成语解释:启齿:开口。话很难说出口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所恨者新丧未久,况且女求于男,难以启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难言之隐
繁体字形:難以啓齒
英文翻译:Hard to say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傩”。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启:1.打开:启封。启门。某某启(信封上用语,表示由某人拆信)。2.开导:启蒙。启发。3.开始:启行。启用。4.陈述:敬启者(旧时用于书信的开端)。某某启(用于书信末署名处)。5.旧时文体之一,较简短的书信:小启。谢启。6.姓。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难以启齿”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联想到喉咙里卡了根刺——想说却说不出口。比如朋友问你借钱,你手头紧想拒绝,但怕伤感情,话到嘴边又咽回去。这时候,“难以启齿”就像一层无形的胶布,封住了你的嘴。
为什么人们总会有难以启齿的时刻?核心问题或许在于“害怕后果”。比如员工发现老板的决策有漏洞,却担心被贴上“挑刺”的标签。这种犹豫背后,其实是利益权衡的本能。但换个角度看,如果换个表达方式呢?用“我有个优化建议”代替“你这方案有问题”,胶布可能就自动脱落了。
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是健康话题。明明发现家人有酗酒倾向,却用“少喝点”含糊带过。这种回避反而让问题像滚雪球般变大。我见过有人用写纸条的方式打破僵局,把难以当面说的话变成文字,反而给了双方缓冲空间。
职场中也有特殊场景。同事总找你帮忙接私活,你想设立界限却说不出“不”字。这时候可以试试“三明治沟通法”:先肯定对方需求,再说明自身限制,最后提供替代方案。比如:“你的事确实重要,不过我手头项目正在关键期,要不我推荐个靠谱的外包?”
有人认为现代社会沟通渠道变多,当面说话的勇气反而减少。我深有体会的是,隔着屏幕能轻松发送的“分手吧”,面对面时可能需要酝酿半小时。这种反差恰恰说明,技术便利不能替代真实的情感联结。当我们学会把“难以启齿”转化为“如何启齿”,人际关系的坚冰往往就开始消融。
最后想说的是,那些卡在喉咙里的话,很多时候像未拆封的礼物。当鼓起勇气打开它,可能会发现里面装着理解而非冲突。毕竟真正的亲密关系,从来不是靠完美无瑕的伪装,而是彼此接纳真实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