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fēng lǎng yuè
成语解释:和风明月,比喻宽厚祥和的气氛
成语出处:柯灵《序言》:“1962年春,曾有过一度愉快的促膝长谈。那时政治上正好有一段霁风朗月的日子。”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指祥和的气氛
繁体字形:霽風朗月
英文翻译:Jifenglangyue
霁:1.雨后或雪后转晴:雪霁。光风霁月。2.怒气消散:色霁。霁颜。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朗:1.光线充足;明亮:明朗。晴朗。开朗。天朗气清。2.声音清晰响亮:朗诵。朗读。3.姓。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霁风朗月”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雅,到底啥意思?其实它描述的是雨后初晴的清风和明朗的月色,常用来比喻开阔豁达的心境或清明的环境。比如:“推开窗,雨后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抬头望见霁风朗月,原本烦闷的心情忽然舒展了许多。”这里的场景是不是让你联想到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普通说“天气好”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它自带画面感和情绪价值。比如描述两人冰释前嫌的场景:“他们站在江边聊了整晚,像霁风朗月驱散乌云,多年的误会随着江水缓缓流走。” 这里不仅描绘了环境,更暗喻了心结被打开的深层状态。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个词其实特别实用。试想加班到深夜时:“走出写字楼,夜风带着凉意拂过脸颊,忽然望见云层散开后的朗月,倒有种霁风朗月的通透感,白天的压力顿时轻了几分。”这种用法把自然现象和情绪转化做了巧妙连结。
有人可能会困惑:这么古典的成语现在用会不会显得做作?其实关键在于自然融入。就像我们形容人:“别看老张经历坎坷,言谈间总带着霁风朗月般的从容。” 既点明性格特质,又赋予语言韵律美,比直白的“乐观”更有韵味。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像把万能钥匙。写景时它是滤镜,写人时它是气质标尺,叙事时又是情绪转换器。下次遇到堵车,不妨试试换个视角:“虽然堵在高速上,但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倒有几分霁风朗月的意外收获。” 语言包装的不仅是画面,更是看待世界的方式。
说到底,成语的生命力在于活用。就像手机系统需要更新,传统文化符号也需要注入当代生活气息。当“霁风朗月”能用来形容深夜加班的释然、朋友和解的瞬间,甚至堵车时的心态调整,这个原本停留在古诗里的意象,就在我们的日常中重新焕发生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