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ng chū yú lán
成语解释: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青出于藍
英文翻译:the students surpass the teacher
青:1.黑色:青布。青线。2.绿色(多用于植物)或蓝色(用于天空):青草。青天。3.青草或没成熟的庄稼:踏青。看青。4.青年:老中青。5.青海的简称。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蓝:1.像晴天天空那样的颜色。2.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含蓝汁,可提制染料。
“青出于蓝”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比如一位年轻程序员改进了导师设计的算法,同事夸他:“你这代码效率比原版高多了,真是青出于蓝啊!”这句话既认可了年轻人的突破,又点明了师徒之间的传承关系。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青出于蓝’,不用‘后来居上’?”其实这两个成语侧重点不同。徒弟超越师傅,学生超越老师,这种特定场景下,“青出于蓝”更强调继承中的突破。就像景德镇的瓷器匠人,在传统青花工艺中加入3D打印技术,既延续了文化基因,又创造了新价值。
现实中有没有反例?去年某高校曝出教授剽窃学生论文,这就完全背离了成语本意。真正的“青出于蓝”应该像画家齐白石说的那样:“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曾在设计公司见过实习生用AI工具把总监的手稿转化成建筑模型,这种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才是健康的人才成长路径。
当代职场中,这个概念正在发生有趣的变化。95后产品经理小张告诉我:“我带00后实习生做项目,他们常从抖音快手里找到我没接触过的推广思路。”师傅和徒弟的角色不再固定,有时候年轻人反而成为某些领域的领路人。这让我想到,或许“青出于蓝”正在演变成双向的知识流动。
观察教育培训领域会发现,真正实现“青出于蓝”的关键,在于前辈是否愿意搭建成长阶梯。就像登山向导不会背着游客登顶,而是在险要处设置安全绳。某中学特级教师的做法很有意思:他故意在教案里留两处错误,让学生通过查证过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从文化传承角度看,这个成语揭示了一个永恒规律:文明的火炬永远在交接中越燃越旺。当我在敦煌看到修复师用VR技术复原壁画时,突然意识到,所谓“青”不仅是后来者,更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化身。这种跨越时空的接力,或许才是成语最深层的魅力。
最后想说,不必把“超越”看作压力。就像春天的新竹冲破泥土,它并不否定竹根的价值。重要的是保持知识传递的开放性,让每个时代的“青”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蓝天。毕竟,没有哪片蓝色会拒绝变得更加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