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ng liǎn liáo yá
成语解释:獠牙:露出嘴唇的长牙。形容面貌极其凶恶狰狞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那真君抖搜精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青脸獠牙,朱红头发,恶狠狠,望大圣着头就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宾语、状语;指面目可憎
繁体字形:青脸獠牙
英文翻译:Blue face tusk
青:1.黑色:青布。青线。2.绿色(多用于植物)或蓝色(用于天空):青草。青天。3.青草或没成熟的庄稼:踏青。看青。4.青年:老中青。5.青海的简称。
脸:1.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圆脸。洗脸。2.(脸儿)某些物体的前部:门脸儿。鞋脸儿。3.情面;面子:丢脸。不要脸。4.(脸儿)脸上的表情:笑脸儿。把脸一变。
獠:凶恶。
牙:1.人和高等动物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通称牙齿,也叫齿。2.特指象牙:牙筷。牙章。牙雕。3.形状像牙齿的东西:牙子。4.姓。5.牙子2:牙行。
“青脸獠牙”这个成语该怎么用呢?先看个例子:村口说书先生讲到《西游记》里的妖怪时,总会眯起眼睛压低声音:“只见那妖怪青脸獠牙,手持钢叉,吓得唐僧差点跌下白龙马。”这时候围坐的孩子们总会不自觉地缩起脖子,仿佛真看见妖怪从故事里跳了出来。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形容妖怪吗?”其实不然。现代职场里也藏着不少“青脸獠牙”的瞬间。上周同事老王在电梯里跟我吐槽:“新来的总监开会时青脸獠牙的,方案改到第八版还不满意。”你看,这个成语已经变成形容人凶神恶煞的生动表达了。
影视剧里的经典案例更值得玩味。记得去年大热的仙侠剧吗?当男主角堕入魔道时,特效团队特意给他设计了青中透紫的面部妆容,配上獠牙状的水晶装饰。这个视觉化呈现让观众瞬间理解:此时的角色已经褪去人性,化身邪魔。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当代年轻人中演化出调侃用法。我表妹最近总抱怨:“我家猫绝育后整天青脸獠牙的,看见逗猫棒都龇牙。”这种拟人化表达既保留原意又增添幽默感,可见语言的生命力在于灵活运用。
有人认为“青脸獠牙”过于夸张,不符合现代审美。我倒觉得这正是汉语的魅力所在——四个字就能勾勒出鲜活的画面。就像水墨画里的写意技法,留白处反而激发想象。下次遇到让人压力山大的场合,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化解紧张:“别青脸獠牙的啦,喝口茶慢慢说。”说不定能有奇效。
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成语的使用场景会随着时代改变。重要的是抓住其核心意象——那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凶恶感。无论是形容深夜加班时电脑屏幕的冷光,还是描绘社交媒体上的恶意评论,只要把握住“视觉冲击+心理压迫”的要义,这个六百岁的成语照样能在新时代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