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 suǒ shì cóng
成语解释:不知何所依从。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请裁定宗藩事例疏》:“或拟议不定,靡所适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不知怎么办
繁体字形:靡所適従
英文翻译:not know what course to take
靡:[mí]浪费:靡费。奢靡。[mǐ]1.倒下:望风披靡。2.没有:靡事不为(什么工作都干)。
所:1.处所:场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所(在山东)。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辽宁)。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诊疗所。指挥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这所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所医院。两所学校。5.姓。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所认识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见。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所关心的。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所能。闻所未闻。
适:[shì]1.相合:适用。适意。2.舒服:安适。3.恰巧:适逢其会。4.去:无所适从。5.旧指女子出嫁:适人。[kuò]迅疾。用于人名。姓氏
从:[cóng]1.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2.采取,按照:从优。3.跟随:愿从其后。4.跟随的人:侍从。仆从。5.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6.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7.次要的:主从。从犯。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姓。[zòng]1.古同“纵”,竖,直。2.古同“纵”,放任。
你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吗?站在超市货架前,面对十几种酱油包装,手指在玻璃瓶和塑料瓶之间来回摆动,突然想起成语"靡所适从"?这个描述人陷入选择困境的成语,其实每天都在我们生活中上演真实剧集。
举个职场例子:市场部小王最近负责新品推广方案,上司建议主攻短视频平台,部门前辈主张深耕微信公众号,实习生团队则力推直播带货。当三份截然不同的计划书摆在面前,他翻来覆去修改方案,最后瘫在转椅上感叹:"我现在真是靡所适从啊!"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什么?表面看是选择困难,深层原因是信息过载。就像站在十字路口时,每个方向都有人举着"正确路线"的指示牌。这时候不妨学学老司机张姐的经验——她处理类似情况时总会说:"先理清核心目标,其他杂音自然就过滤掉了。"
另一个生活案例:小美准备换手机,逛完商场后发现每款机型都有独特卖点。导购员A强调摄影功能,导购员B力推游戏性能,导购员C着重介绍续航能力。她在体验区反复对比参数,直到商场打烊音乐响起,才惊觉自己成了成语的活体注解。
我发现现代人的"靡所适从"往往源于选择过剩。祖父辈那个年代,买辆自行车只有两三个品牌可选,反而更容易做决定。现在连选个外卖都要在几十家店铺里挑花眼,这大概就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甜蜜烦恼吧。
历史故事里的智慧:《三国演义》中,袁绍在官渡之战前犹豫不决,既想直取许昌又怕后方失守,既信任田丰又怀疑许攸。谋士们七嘴八舌的建议,最终让他错失战机。古人用"狐疑不断,靡所适从"八个字,就把这位优柔寡断的统帅刻画得入木三分。
下次再遇到让人"靡所适从"的境况,不妨试试"减法思维"。就像整理衣柜,先把明显不合适的选择剔除,剩下的选项自然会清晰起来。毕竟,做决定不是为了证明绝对正确,而是为了推动事情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