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àn shé tíng zhēng
成语解释:见“面折廷争”。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弘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朝廷议事
繁体字形:靣摺庭爭
英文翻译:said of a loyal counsellor who gives admonition to the emperor in person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折:[shé]1.断(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树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2.亏损:折本儿。折耗。3.姓。[zhé]1.断;弄断:骨折。把树枝折断了。2.损失:损兵折将。3.弯;弯曲:曲折。百折不挠。4.回转;转变方向:转折。刚走出大门又折了回来。5.折服:心折。6.折合;抵换:折价。折账。折变。7.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减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对折。打九折。8.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9.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形状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叠:折扇。折尺。她把信折好,装在信封里。12.折子:奏折。存折儿。[zhē]1.翻转:折跟头。2.倒(dào)过来倒过去:水太热,用两个碗折一折就凉了。
庭:1.院子;院落:前庭。2.厅堂:大庭广众。3.司法机关审判案件的地方:法庭。开庭。
争:1.因意见不一致而相互辩诘:争论。是非之争。2.力求获得或达到:为祖国争光。力争上游。3.竞争;争夺:争先恐后。只争朝夕。4.疑问代词。怎么;如何(见于早期白话):争奈。
“面折庭争”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吗?它最早出自《史记》,原意是指臣子在朝廷上当面反驳君主的意见,据理力争。放到今天,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在公开场合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怕冲突,用事实和逻辑说服对方。
举个例子:公司会议上,小张发现主管提出的方案存在数据漏洞,可能影响项目进度。他立刻站起来说:“王总,这个模型的计算方式有问题,去年的案例已经证明过类似方法会导致成本超支。”其他同事面面相觑,但小张继续用图表展示具体问题,最终团队采纳了他的建议。这就是现代职场版的“面折庭争”。
有人可能会问:当众反驳上级不是容易得罪人吗?确实存在这个风险,但关键在于表达方式。真正有效的“面折庭争”需要做到三点:一是论据扎实,像前文中小张准备了可视化数据;二是对事不对人,重点放在问题本身;三是给出解决方案,而不只是挑毛病。
另一个生活化的例子:社区改造听证会上,李阿姨发现物业规划的停车位会占用儿童游乐区。她拿着测量图纸发言:“各位邻居请看,按这个方案我们的孩子就没有活动空间了,我建议把东侧灌木丛调整成透水砖,这样既能停车又不影响游乐场。”经过两小时讨论,85%的业主支持她的改良方案。
个人认为,这种坦诚交流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组织所重视。某科技公司甚至把“鼓励建设性冲突”写进价值观,他们认为温和的争执比表面和谐更能激发创新。当然,这需要参与者都有就事论事的素养,否则容易演变成人身攻击。
或许你会好奇:现代社会还需要这么激烈的表达方式吗?其实“面折庭争”的核心精神从未过时——当看到明显错误时,敢于用恰当方式发声,既是对集体负责,也是对真理的尊重。就像疫情期间,有位护士长在急诊科会议上直言:“我们现在分诊流程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必须马上调整!”正是这种负责任的坚持,避免了一场潜在的院内感染。
下次遇到需要表达不同意见的场合,不妨记住:关键不在声音大小,而在内容是否有建设性。用事实说话,用方案服人,这才是“面折庭争”在现代社会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