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àn shé tíng zhèng
成语解释:见“面折廷争”。
成语出处:章炳麟《变法箴言》:“争变法者,吾未见其有面折廷诤、千人皆靡者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朝廷议事
繁体字形:靣摺廷諍
英文翻译:said of a loyal counsellor who gives admonition to the emperor in person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折:[shé]1.断(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树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2.亏损:折本儿。折耗。3.姓。[zhé]1.断;弄断:骨折。把树枝折断了。2.损失:损兵折将。3.弯;弯曲:曲折。百折不挠。4.回转;转变方向:转折。刚走出大门又折了回来。5.折服:心折。6.折合;抵换:折价。折账。折变。7.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减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对折。打九折。8.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9.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形状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叠:折扇。折尺。她把信折好,装在信封里。12.折子:奏折。存折儿。[zhē]1.翻转:折跟头。2.倒(dào)过来倒过去:水太热,用两个碗折一折就凉了。
廷:古时帝王接受朝见和办理政事的地方:朝廷。
诤:直爽地劝告:诤友。诤言。
“面折廷诤”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直白——“当面反驳,当朝争论”。它描绘的是古代臣子为了国家利益,在皇帝面前据理力争的场景。比如《史记》里记载的魏征劝谏唐太宗:“陛下欲以赭涂殿,臣恐后世效之,劳民伤财。”这种不绕弯子的表达方式,放在现代职场同样适用。
有人可能会问:当面顶撞领导不怕丢饭碗吗?其实关键在于表达方式。明代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户部官员曾直言:“新税制若强行推广,恐激起民变。”他没有攻击政策本身,而是用数据佐证,最终让首辅调整了方案。这就像今天开会时说“这个方案在试点区域出现了XX问题”,比直接否定更容易被接纳。
现代职场中,产品经理小王就经历过类似情况。当团队决定跟风开发元宇宙产品时,他在立项会上说:“我们的用户画像显示,核心客群中仅有3%接触过VR设备。”接着拿出竞品分析报告:“A公司同类产品日活不足500人。”这种用事实说话的“廷诤”,最终让团队转向更务实的项目方向。
为什么人们明知忠言逆耳还要直言进谏?北宋包拯七次弹劾皇亲张尧佐时,留下的那句“臣非不知忤旨,但恐天下谓陛下私后宫”道破天机——真正的责任担当超越个人得失。就像现在项目经理坚持指出流程漏洞,看似得罪人,实则避免整个团队踩坑。
在杭州某互联网公司,CTO老李的实践很有启发。他要求团队在每周站会时,必须用“我观察到……数据表明……”的句式提意见。这种结构既保留了“面折”的锐度,又用客观事实缓冲了对抗性。结果当年产品迭代速度反而提升40%,因为减少了无效方向的资源浪费。
直谏精神就像登山杖,用得好能帮助团队攀登高峰,乱挥则会伤人。关键在于找到事实支撑点,把“我觉得不对”转化为“数据显示可能存在风险”。当会议室里的争论都聚焦在解决问题而非维护面子时,或许就是现代版“面折廷诤”最理想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