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ùn
  • shǒu
  • qiān
  • yá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n shǒu qiān yáng

成语解释:顺:方便。指顺手把羊牵走。比喻顺便利用可乘之机施展手法或手腕。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郑玄注:“用右手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順手牽羊

英文翻译:lead away the sheep by the way

顺手牵羊的意思

顺:1.向着同一个方向(跟“逆”相对):顺风。顺流而下。2.依着自然情势(移动);沿(着):顺大道走。水顺着山沟流。3.使方向一致;使有条理次序:把船顺过来,一只一只地靠岸停下。这篇文章还得顺一顺。4.趁便;顺便:顺手关门。顺嘴说了出来。5.适合;如意:顺心。顺眼。不顺他的意。6.顺利:顺遂。这些年一直很顺。7.依次:顺延。8.顺从:归顺。百依百顺。9.姓。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牵:1.拉着使行走或移动:牵引。牵着一头牛往地里走。2.牵涉:牵连。牵制。3.姓。

羊:[yáng]1.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羊。黄羊。羚羊。羊羔。羊毫。羊肠线。羊肠小道。2.姓。[xiáng]古同“”,吉祥。

成语评论

顺手牵羊”常用来形容人在做某件事时,顺便占点小便宜。比如有一次,邻居帮忙收快递,结果把包装盒里的小赠品悄悄拿走了。事后被发现,他却笑着说:“顺手的事儿,别太较真。”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种行为算不算“偷”呢?其实,“顺手牵羊”和“偷窃”的界限在于当事人的意图——前者可能出于临时起意,后者则是早有预谋。

再比如职场中,有人借用同事的U盘拷贝文件,结果“不小心”把对方私藏的照片也复制了一份,还开玩笑说“资源共享嘛”。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有人觉得“顺手牵羊”无关痛痒?或许因为小便宜带来的心理满足感,让人暂时忽略了边界意识。但就像借用充电器不归还,次数多了就会影响人际关系。

有个有趣的观察:超市里的试吃区常有顾客反复试吃却不购买,这算不算现代版的“顺手牵羊”?当商家提供免费样品时,其实预设了消费者会适度取用。但总有人抱着“不吃白不吃”的心态,把试吃当正餐。这种微妙的心态转变,恰好体现了成语背后的灰色地带——在“合理”与“越界”之间摇摆。

记得去年小区物业统计,每月平均丢失20把公共雨伞。有人觉得“临时借用”无伤大雅,但积少成多就会造成集体资源的损耗。这里引出一个现实问题:如何避免“顺手牵羊”演变成习惯?或许需要更明确的规则提醒,比如在公共物品旁标注“使用后请归还”,用温和的方式强化边界感。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商业中也有变体。比如某些APP用“免费试用”吸引用户,结果自动续费时用户才惊觉被“套路”。这种设计算不算商家对消费者的“顺手牵羊”?从行为模式看确有相似之处,但更值得思考的是:当技术赋予更多便利时,道德判断的标准是否也在悄然变化?

个人认为,“顺手牵羊”现象折射出人性中的微妙心理——既想遵守规则,又难抵触手可得的诱惑。就像看到无人看守的水果摊,多数人会付款,但总有人觉得拿个橘子“不算什么”。关键在于社会如何建立既包容人性弱点,又能守住底线的机制,比如便利店的开放式货架搭配高清监控,既给予信任也留有保障。

最后想到个反例:朋友家的猫常把邻居晾晒的毛线球叼回家,这算不算动物界的“顺手牵羊”?虽然场景滑稽,却提醒我们:当行为脱离具体语境,原本中性的动作就可能带上不同色彩。或许正如这个成语所示,生活中的很多选择,都在“有意”与“无意”的夹缝中生长。

顺手牵羊的造句

  1. 造句 嘿,你那只昂贵的手表从哪儿来的?别跟我说那是顺手牵羊偷来的。
  2. 造句 在公共场所时,要慎防扒手顺手牵羊,以免财物遭窃。
  3. 造句 一般书店都会遇到很多顺手牵羊的行窃案,像我的书这样诱人的产品,更是容易成为行窃的对象。但是,从顾客行窃行为中获益最多的莫过于店员。
  4. 造句 他路过集贸市场,顺手牵羊拿了人家两个桃子。
  5. 造句 我们好心收留他,没想到他在离开时竟然顺手牵羊地偷走了家里好些东西。
  6. 造句 有一次,弟弟嘴馋看到桌上的美味佳肴就顺手牵羊的偷吃了菜,被我发现后他连忙抹干净嘴巴吞吞吐吐的说话,真是做贼心虚。
  7. 造句 说是来参观,结果来了些顺手牵羊的人。
  8. 造句 那天聊完天以后,他就顺手牵羊把我的钢笔和打火机都拿走了。
  9. 造句 听了他的遭遇,不免让人想网开一面,原谅他做出这种顺手牵羊的事。
  10. 造句 他走过瓜地的时候,顺手牵羊地摘了个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