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ù jǐng cán xíng
成语解释: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封二子为公谢恩章》:“天时运幸,得生贵门。遇以亲戚,少荷光宠。窃位列侯,荣曜当世。顾景惭形,流汗反侧。”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顧景慚形
英文翻译:To be ashamed
顾:1.回头看;泛指看。例:回顾。举目四顾。2.拜访:三顾茅庐。3.照管;注意:奋不顾身。顾大局。4.商店或服务行业称前来购买货物或要求服务:惠顾。顾客。5.文言副词。反而:足反居上,首顾居下。6.文言连词。但是;只是:虽年高,顾精神不减。
景:[jǐng]1.环境的风光:景色。景致。景物。景观。景气(a.景色;b.指经济繁荣现象,统指兴旺)。景深。2.情况,状况:景象。景况。年景。3.佩服,敬慕:景仰。景慕。4.高,大:景行(xíng),也读作景行(háng)。5.姓。[yǐng]古同“影”,影子。
惭:惭愧:羞惭。大言不惭。自惭形秽。
形:1.形状:圆形。方形。图形。地形。2.形体;实体:有形。无形。形影不离。3.显露;表现:喜形于色。形诸笔墨。4.对照:相形见绌。5.姓。
看到"顾景惭形"这个成语,可能有人会疑惑: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它描绘的是人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复杂心理状态——既想展现自己,又担心暴露缺点,就像站在镜子前既欣赏容颜,又为瑕疵感到不安的微妙心态。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精心准备了三个月的设计方案,在评审会上却突然语塞。他既想展现创意亮点,又担心同事发现数据漏洞。这种既渴望认可又害怕批评的心理,不正是"顾景惭形"的生动写照吗?
我们为何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关键在于自我认知的平衡。就像学步的孩童既想独立行走,又需要扶着栏杆,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这种自信与谨慎的拉锯战。记得初学游泳时,我既想展示刚学会的泳姿,又怕动作不标准被笑话,这种纠结至今记忆犹新。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化解这种心理?不妨试试"三分展示,七分打磨"的策略。就像自媒体创作者发布作品前先在小范围试水,既满足表达欲,又留有完善空间。工作中提交方案时,我会先与信任的同事讨论,既获得即时反馈,又避免当众出糗的尴尬。
有趣的是,这种心理状态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演绎。东方文化里它可能表现为谦逊的美德,西方语境中或许更强调展现自我。但无论东西方,核心都在平衡自我展现与自我保护的天平。就像参加国际会议的报告人,既要彰显研究成果,又需谨慎回应质疑,这种微妙的平衡艺术正是跨文化交流的精髓。
最后要提醒的是,适度自省能促进成长,过度纠结反而束缚手脚。就像摄影师调整构图,既需要关注画面细节,更要把握整体美感。当我们学会带着瑕疵前行,那些曾让我们"顾景惭形"的顾虑,终将化作照亮前路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