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òng
  • shēng
  • zǎi
  • d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òng shēng zǎi dào

成语解释:赞颂之声充满道路。极言称赞者多。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不但山西百姓颂声载道,就是山西官员,从巡抚以下,也没有一个不感激他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頌聲載道

英文翻译:popular support

颂声载道的意思

颂:1.颂扬:歌颂。2.祝颂(多用于书信问候):敬颂大安。3.周代祭祀时用的舞曲,配曲的歌词有些收在《诗经》里面。4.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祖国颂》。5.姓。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载:[zǎi]1.年:一年半载。三年五载。千载难逢。2.;刊登:登载。刊载。转载。载入史册。载于该刊第五期。[zài]1.装载:载客。载货。汽车上载满了乘客。载誉归来。2.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卸载。过载。3.充满(道路):风雪载途。怨声载道。4.姓。5.又;且:载歌载舞。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成语评论

颂声载道”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用起来其实特别贴切。比如小区里新修了一个儿童乐园,家长们纷纷点赞:“这个设计太贴心了!孩子玩得安全,大人也能休息。”你看,这种“人人夸”的场景,不正是“颂声载道”的生动例子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具体的事情上吗?其实不然。比如某公益组织常年帮扶山区儿童,媒体报道后网友刷屏留言:“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这种大范围的集体认可,同样是“颂声载道”的表现——重点不在于事情大小,而在于是否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自带“传播属性”。比如一家老字号餐厅推出新菜品,第一批顾客发朋友圈夸“鲜香不腻”,朋友看到后也去尝鲜,接着更多人加入好评队伍。这种链式反应就像滚雪球,把“颂声载道”的效果放大了十倍不止。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让“颂声载道”有了新玩法。以前可能靠口口相传,现在一条短视频就能让好口碑瞬间传遍全网。但核心始终没变:真诚做事的人或事,自然会收获掌声。就像邻居张阿姨坚持三年义务教老人用智能手机,现在整条街提起她都竖大拇指。

当然,赞美太多也可能让人压力山大。但换个角度想,“颂声载道”其实是种良性循环——当大家愿意为好事发声,就会激励更多人做好事。这大概就是传统文化里“见贤思齐”的现代版演绎吧。

下次遇到值得夸赞的事,别光在心里点赞。不妨大声说出来,成为“颂声载道”链条中的一环。毕竟,好声音传得越远,美好的改变就来得越快。

颂声载道的造句

  1. 造句 这样一来,董奉更是遐迩闻名,颂声载道。
  2. 造句 拆除“*贵势要”强占惠民河沿岸所建楼台亭榭,使纵情游乐的“贵戚宦官”闻之皆惮,百姓颂声载道。
  3. 造句 李烈钧闻讯后亲自带领两艘兵舰和一营步兵赶赴安庆处理违规军士,迅速安定人心,“一时颂声载道”,各界推举李烈钧担任安徽都督。
  4. 造句 唐宋时期,广州的“番坊”就聚集了12万来自亚洲各地的商人,“番药珍宝,积载如山”,“故伊拉克商人来此地方者,皆颂声载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