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ú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ē lì wú cún

成语解释:颗粒:一颗一粒。指粮食没有存货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1回:“船上米粮,都被劫得颗粒无存,如今饿的头晕眼花,哪有气力还去拿篙弄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收成

繁体字形:顆粒無存

英文翻译:No particles

颗粒无存的意思

颗:多用于颗粒状的东西:一颗珠子。一颗子弹。一颗牙齿。一颗颗汗珠子往下掉。

粒:1.小圆珠形或小碎块形的东西:豆粒儿。米粒儿。盐粒儿。颗粒。微粒。2.用于粒状的东西:一粒米。三粒子弹。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存:1.存在;生存:残存。父母俱存。2.储存;保存:封存。存粮。3.蓄积;聚集:存食。新建的水库已经存满了水。4.储蓄:存款。存折。零存整取。把暂时不用的现款存在银行里。5.寄存:存车处。行李先存在这儿,回头再来取。6.保留:存疑。存而不论。去伪存真。7.结存;余留:库存。收支相抵,净存二百元。8.心里怀着(某种想法):存心。心存侥幸。不存任何顾虑。9.姓。

成语评论

颗粒无存”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连一粒粮食都没剩下”,常用来形容彻底消失、毫无保留的状态。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老王辛苦种了半年的麦子砸得颗粒无存。”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让人心头一紧?但为什么用“颗粒”而不用“一片”或“一堆”呢?其实,“颗粒”这个词更强调事物的细小和完整性,就像粮食的每一粒都珍贵,全没了才显得格外可惜。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把全部积蓄投进股市,结果遇到暴跌,账户里的钱瞬间颗粒无存。这时候的“颗粒无存”不仅是数字归零,更带着一种努力化为乌有的无奈感。但换个角度看,这种极端情况反而能提醒我们分散风险的重要性——就像种地不能只靠一块田,鸡蛋也不能全放一个篮子里。

有人可能会问:“颗粒无存只能形容物质损失吗?”当然不是。比如一场森林大火过后,原本茂密的树林变得光秃秃的,连种子都没留下,这种生态破坏也能用“颗粒无存”描述。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个词更适合用在“原本可以留存却彻底消失”的场景里,比如过度捕捞导致鱼群灭绝,比起自然灾害,人为的“颗粒无存”更值得警惕。

说到这里,有没有发现“颗粒无存”其实藏着一种警示意味?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对资源的挥霍或管理的疏忽。现代人常说要“断舍离”,但真正的智慧或许是学会在“保留”和“舍弃”之间找到平衡——毕竟谁也不希望重要的事物真的颗粒无存

最后分享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数字化时代,“颗粒无存”有了新解读。比如手机误删照片时,有人会调侃“回忆颗粒无存了”。虽然带点玩笑成分,但也提醒我们备份数据的重要性。你看,哪怕是个古老的成语,也能跟着时代长出新的枝桠呢。

颗粒无存的造句

  1. 造句 村中农田干裂,水源耗枯,本年的收成颗粒无存,山中走兽飞禽也迫于这千里旱地迁居别处。
  2. 造句 到最后,累累银杏果颗粒无存,银杏树也伤痕累累。
  3. 造句 因为几天前,他们家的粮场失火,颗粒无存。
  4. 造句 尤其残忍的是,老百姓的粮食全被掠去,颗粒无存,不留种粮。
  5. 造句 袋子上已经多了几个小洞,鼠药颗粒无存,鼠药竟变成了耗儿的美食!而吃了药的耗儿似乎来得更勤了。
  6. 造句 黄浪过后满目狼籍,先前即将收割的麦穗颗粒无存,地上全是践踏后的残渣。
  7. 造句 大海的作为,不过是以永恒、催眠般的节奏,拍打着同样的岩石,撞碎自己。博尔赫斯曾经说过,若要想象永恒、可以设想天使在一块大理石上轻拂翅膀,直到大理石被这微风磨尽,颗粒无存。塞斯·诺特博姆 
  8. 造句 仅仅最近十年来,于越已经三次出山抢掠,所到之处六畜不留,颗粒无存。
  9. 造句 夏秋季的大旱,使中原的粮产直接削减了六成以上,而各地的粮仓早已因北伐而大多颗粒无存,自大旱始,经常有每日数十万计的流民涌向中京和江南。
  10. 造句 这次台风给干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农业,近万亩农田受淹,葡萄架被风刮的东倒西歪,西瓜地更是颗粒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