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ān
  • lái
  • d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iān lái dǎo qù

成语解释:翻过来倒过去,来回重复。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4卷:“圣人做出许多文章制度礼乐,颠来倒去,都只是这一个道理做出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来回重复

繁体字形:顛來倒去

英文翻译:over and over

颠来倒去的意思

颠:1.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山颠。塔颠。2.颠簸:路不平,车颠得厉害。3.跌落;倒下来:颠覆。颠扑不破。4.跳起来跑;跑:连跑带颠。跑跑颠颠。5.同“”。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倒:[dǎo]1.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2.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dào]1.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2.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3.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4.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5.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去: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成语评论

嘿,说到“颠来倒去”的成语,大伙儿可能第一反应是“翻来覆去”或者“颠三倒四”这种直接描述混乱状态的词儿。不过今天咱们聊点更有意思的——那些字面上能“倒着读”还能成句的成语!比如“眉来眼去”倒过来是“眼去眉来”,你瞅瞅,这俩意思是不是完全不一样?前者是暗送秋波,后者倒像是“眼神跑了眉毛还在”的搞笑场面(笑)。

举个栗子:老张跟同事开会时总爱“说东道西”,结果被领导吐槽:“你这人怎么老是‘道西说东’?能不能抓重点?”这里“说东道西”指说话没逻辑,倒过来“道西说东”反而更有种“明明在讲西边的事,突然蹦到东边”的荒诞感。是不是挺有意思?

自问自答时间:有人可能纳闷:“成语倒着用还能成立吗?”其实啊,这事儿得分情况。像“千山万水”倒过来是“万水千山”,意思确实没变,但像“事半功倍”倒成“功倍事半”就完全不通了。所以啊,这类“颠来倒去”的成语更像汉语里的彩蛋,得看具体语境才能玩得转。

个人觉得这种语言现象特别能体现中文的灵活性。就像搭乐高积木,同样的字换个顺序,可能变成完全不同的画面。比方说“天荒地老”和“地老天荒”,前者像是“天地都荒芜了人还老着”,后者更像“地都老了天也荒了”,虽然意思相近,但侧重点微妙不同。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李总抱怨自己“早起晚睡”,他媳妇却怼他:“你那叫‘晚睡早起’!晚上刷手机到两点也算‘努力’?”你看,顺序一调,重点立马从“勤奋”变成“作息混乱”。所以说啊,成语颠来倒去不只是文字游戏,还能反映说话人的小心思呢!

下次遇到这类成语,不妨试试倒着读。说不定能像拆盲盒一样,发现意想不到的乐趣。毕竟中文这么博大精深,玩着玩着就学到了新东西,这不比死记硬背强多了?(眨眼)

颠来倒去的造句

  1. 造句 818,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颠来倒去,怎么看都是818,没办法了,我只好请你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发一发”。祝你:大财小财一起发,腰缠万贯享荣华!
  2. 造句 张大妈拿着儿子寄来的信,颠来倒去看了好几遍。
  3. 造句 “818”,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颠来倒去,左调右换,怎么看都是“818”。没办法了,看来今天你不发都难了,发财日,我只好发条短信祝你发了!
  4. 造句 就那么点事,他颠来倒去地说个没完.
  5. 造句 因此,每一个商品不管你怎样颠来倒去,它作为价值物总是不可捉摸的。
  6. 造句 这篇文章里颠来倒去就这么几个词.
  7. 造句 他颠来倒去地重复着同一个故事.
  8. 造句 读相关的两条消息,颠来倒去读,读过来读过去,都没有看出对这么大的违法、违规数字会怎么着。
  9. 造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10. 造句 尤其是课内,沈老师说,现在低年级的语文课讲得太复杂,颠来倒去,没有低年级语文课的味。

"颠来倒去"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