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iān bò bù pò
成语解释:同“颠扑不破”。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五:“伊川(程颐)‘性即理也’,横(张载)‘心统性情’二句,颠簸不破!”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理论、学说等
繁体字形:顛簸不破
英文翻译:inconfutable
颠:1.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山颠。塔颠。2.颠簸:路不平,车颠得厉害。3.跌落;倒下来:颠覆。颠扑不破。4.跳起来跑;跑:连跑带颠。跑跑颠颠。5.同“癫”。
簸:[bò]〔簸箕〕用来簸粮食或撮垃圾等的一种器具。用竹篾、柳条、铁皮、塑料等制成。[bǒ]用簸(bò)箕上下颠动,扬去粮食中的糠秕、尘土等杂物。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哎呦喂,说到“颠簸不破”这个成语,可能有人会懵: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它形容的是某种道理或原则非常坚固,怎么折腾都动摇不了。比如咱老祖宗留下的“人无信不立”,放到今天照样适用——你瞧,不管时代怎么变,诚信始终是立身之本,这可不就是“颠簸不破”的典型例子吗?
举个栗子,咱说科学定律吧。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地球上好使,到了外太空照样管用,这就叫“颠簸不破”。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那这词儿和“颠扑不破”有啥区别?其实啊,严格来说正确的写法是“颠扑不破”,但口语里“颠簸不破”也被用开了,你懂的,语言本来就是活的东西嘛!
再唠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老一辈总说“家和万事兴”,这话听着像老生常谈,但仔细想想:家里要是天天鸡飞狗跳,事业能顺利才怪呢!这道理经过千百年验证,可不就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追求个性,可能会觉得这种观念太传统。要我说啊,内核还是对的,关键看怎么平衡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现在网上动不动就推翻这个、质疑那个,好像啥道理都不靠谱。但咱得明白,有些东西就像金刚钻,再折腾也碎不了。比如“努力才有收获”这话,可能有人杠说“努力也不一定成功”,但咱摸着良心说,躺着等馅饼的能有几个真吃到嘴的?这世道啊,颠簸不破的道理反而成了稀缺品,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说到底,语言就像条河,成语就是河里的鹅卵石。有些被岁月打磨得越发圆润光亮,有些可能被新潮流冲得改了形状。但甭管怎么变,那些真正颠簸不破的道理,永远会在生活里闪着光,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