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ng tú rén qíng
成语解释: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成语出处:清 钮琇《觚剩 七月天》:“若就服食居处而言,以及风土人情之变,真堪发人一嘘。”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地方习俗等
繁体字形:風土人情
英文翻译:loc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土: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情:1.感情:热情。有情。无情。温情。2.情面:人情。讲情。托情。求情。3.爱情:情书。情话。谈情。4.情欲;性欲:春情。催情。发情期。5.情形;情况:病情。军情。实情。灾情。6.情理;道理:合情合理。不情之请。
“入乡随俗”为什么重要?举个例子,云南人常说“菌子宴不等人”,外地游客第一次听说可能觉得奇怪:菌子煮熟不就行了吗?可当地人知道,雨季的野生菌必须掐着时间烹饪,才能保留鲜味。这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智慧。与其抱怨“为什么不能随时吃”,不如理解背后的生态逻辑——适应环境才能享受馈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夸张吗?黄土高原的窑洞建筑就是活证明。陕北老农会告诉你:“土窑冬暖夏凉,比空调房舒坦。”外人看着灰扑扑的土墙,却能扛住零下二十度的严寒。这不仅是建筑智慧,更是世代累积的生存哲学——环境塑造生活方式,而人用智慧与环境和解。就像酸汤鱼在贵州是家常菜,到了海边可能变成海鲜火锅,食材在变,但因地制宜的智慧不变。
“十里不同风”过时了吗?苏州评弹和陕北信天游的对比特别有意思。同样表达爱情,评弹像绕指柔,信天游是裂石声。有次在陕北农家乐,老板用破锣嗓子唱《兰花花》,听得人热泪盈眶。这种差异不是隔阂,反而是文化拼图的魅力——就像火锅有麻辣清汤鸳鸯锅,风味迥异才让世界精彩。
“五里不同俗”怎么影响日常生活?广东早茶的“叩指礼”就是个典型。年轻人第一次见长辈倒茶时用指节敲桌,可能误以为是暗号。其实这是清代码头文化的遗存,弯曲的手指代表叩首。看似繁琐的礼仪,藏着历史的温度——习俗是流动的时光胶囊,装着祖辈的生活密码。
风土人情就像方言,听得懂是知识,听得进是智慧。下次遇到“正月不理发”或者“鱼头要对贵客”的讲究,不妨先观察再体验。生活这本无字书,往往藏在老人絮叨的俗语里,等着有心人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