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ng qǐ cháo yǒng
成语解释:涌:向上升起,冒出。大风刮起,水波汹涌。比喻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李大钊《新旧思想之激战》:“比人家那如火如荼的新潮,那风起潮涌的新人运动,尚不知相差几千万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声势浩大
繁体字形:風起潮湧
英文翻译:Wind and tide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起: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来。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飞。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起货。起钉子。6.发生:起风了。起疑心。起作用。7.发动;兴起:起兵。起事。8.拟写: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会。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10.姓。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进来一起人。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起迎宾曲。会场响起热烈掌声。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起过你。想起一件事。
潮:1.潮汐,也指潮水:早潮。海潮。涨潮。退潮。2.比喻像潮水那样有涨有落、有起有伏的事物:寒潮。心潮。思潮。学潮。热潮。3.潮湿:受潮。返潮。背阴的房间有点儿潮。4.成色低劣:潮银。潮金。5.技术不高:手艺潮。6.指广东潮州:潮剧。潮绣。7.姓。
涌:[yǒng]1.水或云气冒出:泪如泉涌。风起云涌。2.从水或云气中冒出:雨过天晴,涌出一轮明月。脸上涌起了笑容。3.波峰呈半圆形,波长特别大、波速特别高的海浪。[chōng]河汊(多用于地名):河涌。虾涌(在广东)。
“风起潮涌”常被用来描述一种迅猛发展的态势。比如最近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新品牌层出不穷,老牌车企加速转型,可以说“市场如大海般风起潮涌,每个参与者都在浪潮中寻找自己的航向”。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潮涌”而不用“波动”?其实“潮涌”更能体现集体发力和不可阻挡的势头,就像涨潮时千万朵浪花共同推进的力量。
在个人成长场景中,这个成语同样适用。比如年轻人同时学习编程、外语和项目管理,可能会感叹“知识更新的速度如风起潮涌,稍不留神就会被落在岸边”。这里隐藏着一个疑问:面对快节奏的学习压力该怎么办?关键是要像冲浪者那样,既保持平衡又主动驾驭浪潮,把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能。
观察城市变化时,这个成语格外贴切。深圳从渔村到科技都市的蜕变,就像“改革春风起,创新浪潮涌”。有人可能会困惑:城市发展为何总用自然现象比喻?在我看来,这恰恰说明了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通——都需要积累能量,抓住时机,最终形成不可逆的推动力。
最近关注直播电商领域时发现,这个行业完美诠释了什么是“风起潮涌”。当某个爆款产品出现,瞬间就会掀起抢购狂潮。但有趣的是,真正的弄潮儿不是跟风者,而是那些能预判风向、提前布局的人。这提醒我们:面对浪潮,既要顺势而为,更要保持清醒判断。
去年参与社区改造项目时,真切体会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当居民、设计师、政府多方形成合力,陈旧街区焕新的速度超乎想象,正应了“民心所向处,改变如潮涌”。这种集体动能最奇妙之处在于:每个微小力量的叠加,最终能创造远超预期的成果。
回望历史长河,每个转折期都伴随着风起潮涌的变化。但值得思考的是:潮水退去后留下的会是什么?或许是更坚实的海岸线,或许是等待下次潮汛的新生贝类。变化本身从不是目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浪潮中沉淀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