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ng yǔ piāo yáo
成语解释:见“风雨飘摇”。
成语出处:唐·李华《二孝赞》:“风雨漂摇,支体鳞皴。”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政权等
繁体字形:風雨漂摇
英文翻译:swaying in the midst of a raging storm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雨:[yǔ]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yù]古指下(雨、雪等):雨雪(下雪)。雨粟。
漂:[piāo]1.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树叶在水面上漂着。2.浮在液体表面顺着液体流动或风吹动的方向移动:远远漂过来一只小船。[piǎo]1.漂白:漂过的布特别白。2.用水冲去杂质:漂朱砂。[piào](事情、账目等)落空:那事没有什么指望,漂了。
摇:摇摆;使物体来回地动:动摇。摇晃。摇手。摇铃。摇橹。摇头晃脑。
生活中哪些场景可以用“风雨飘摇”形容?比如一位创业者看着财务报表叹气:“这几年市场波动太大,公司就像风雨飘摇的小船,真怕撑不过这个季度。”这里用狂风暴雨中摇晃的船只,比喻企业在经济环境冲击下的脆弱状态。为什么不用“摇摇欲坠”?因为“风雨飘摇”不仅包含不稳定感,更强调了外部环境带来的持续压力。
家庭场景里这个成语如何运用?想象老人对子女念叨:“你们总说工作忙,可家里最近遇到这么多事,就像风雨飘摇的老房子,缺了哪根梁柱都不行啊。”这种比喻将家庭成员比作房屋结构,暗示亲情支撑的重要性。比起直接说“家里困难”,画面感更强地传达出危机中的依赖关系。
这个成语只能形容负面状况吗?其实未必。有位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说:“明朝末年虽处风雨飘摇之际,却涌现出史可法这样的忠义之士。”这里既承认王朝末路的动荡,又带出黑暗中的人性光辉。可见成语使用时的情感色彩,往往取决于叙述者的观察角度。
现代人还能从这个成语获得什么启发?上周参观初创企业孵化器时,听到有位90后CEO说:“我们团队现在确实是风雨飘摇,但每次攻克技术难关,就像在暴风雨里又加固了一层甲板。”这种将危机转化为成长契机的解读,赋予传统成语新的时代意义——动荡本身可能成为锻造韧性的熔炉。
语言学者发现,四个字成语往往比长句更有传播力。当我在地铁广告看到“风雨飘摇中的文化遗产保护”这个标题时,瞬间理解到非遗项目面临的多重困境。这种凝练表达在信息爆炸时代尤为重要,它像压缩包般承载着复杂情境,又在接收者脑中自动解压出完整图景。
观察近十年的文学作品,“风雨飘摇”的使用场景正在扩展。有小说描写中年危机写道:“房贷、育儿、职场竞争三重压力,把他的生活搅得风雨飘摇。”将物理空间的动荡移植到心理层面,这种隐喻迁移让成语保持生命力的同时,也印证着语言始终在与社会现实共振。
或许真正值得思考的,不是如何描述风雨飘摇的状态,而是怎样在动荡中保持平衡。就像台风天的行道树,有些被连根拔起,有些却因韧性树根屹立不倒。当这个词频繁出现在新闻标题时,背后往往藏着人们对确定性的集体渴望,以及突破困境的本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