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i tǔ zhú ròu
成语解释:见“飞土逐害”。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夫飞土逐肉,儿戏之常。”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打猎
繁体字形:飛土逐肉
英文翻译:Chasing meat from the ground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土: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逐:1.追赶:追逐。逐鹿。随波逐流。2.驱逐:逐客令。逐出门外。3.挨着(次序):逐年。逐字逐句。逐条说明。4.姓。
肉:1.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儿西瓜。4.性子慢,动作迟缓:肉脾气。那个人太肉,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
今天看到一句挺有意思的成语叫"飞土逐肉",一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土能飞起来?追的是肉还是动物?仔细一想,这成语其实描绘的是古代狩猎场景——人们策马奔腾时扬起的尘土,追逐着猎物("肉"指代猎物),画面感瞬间就出来了。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小王为了准备技能大赛,每天早起晚睡研究资料,同事说他像"飞土逐肉"似的追着目标跑。这里既保留了追逐的本意,又引申出为理想全力以赴的状态,是不是比直接说"拼命努力"更有味道?
可能有朋友会问:这个成语和"志在必得"有什么区别?重点在动作的连续性。"飞土逐肉"更强调动态过程——就像猎人不会因为扬起尘土就停下,真正的追梦者也不会被过程中的困难绊住脚。上周我采访的创业者张姐就是典型,她说:"订单黄了可以再谈,但坐在原地吃灰可找不到新客户。"
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更多是种智慧的选择。比如选择工作时,与其在十个领域"吃土",不如选定方向精准发力。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专注科普方向三年,现在粉丝量反超了那些整天追热点的同行,这就是"飞土逐肉"的现代演绎——选准目标比胡乱奔跑更重要。
下次遇到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行动时要像猎手般果敢,但出发前更需要猎人的眼光。就像健身房里那些月卡到期就消失的人,和坚持打卡半年的学员,区别不在于谁跑得更快,而在于谁看得更准。
最近发现这个成语还能用在团队管理上。好的项目负责人既要能带团队"逐肉",也要注意别让"飞土"迷了队员的眼睛。上周参加行业交流会,听到某科技公司用OKR分解大目标,每个阶段清除不必要的任务,这种"除尘式管理"倒是挺符合新时代的"飞土逐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