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i shā yáng lì
成语解释:见“飞沙走砾”。
成语出处:《元史·顺帝纪十》:“京师大风自北起,飞砂扬砾,白日昏暗。”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风势很猛
繁体字形:飛砂揚礫
英文翻译:Flying sand raising gravel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砂:同“沙(shā)”(多指颗粒较大的):矿砂。砂糖。砂纸。
扬:1.高举;向上升:扬手。扬帆。2.在空中飘动:飘扬。飞扬。3.往上撒:扬场。4.传播出去:宣扬。5.称赞:颂扬。表扬。6.指江苏扬州:扬剧。
砾:小石块;碎石:沙砾。瓦砾。砾石。砾岩。
提起“飞砂扬砾”,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这个词字面意思是砂石被风卷起、四处飞扬的场景,但它常被用来比喻环境混乱或局势动荡。比如:“沙尘暴来袭时,窗外飞砂扬砾,连路标都看不清了。”这里既描述了自然现象,也暗含了人在恶劣环境中需保持冷静的意味。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飞砂扬砾来形容复杂局面?”其实,这种比喻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感知。想象一下,当沙尘漫天时,方向难辨、行动受阻,正如生活中突发的变故让人措手不及。比如团队项目突遭重大调整,负责人感慨:“现在真是飞砂扬砾,但我们必须稳住阵脚。”此时成语的使用,既点明现状的混乱,也传递出破局而出的信心。
换个角度看,飞砂扬砾的场景是否只代表负面?我曾见过戈壁滩的狂风过后,被风沙打磨的岩石显现出独特纹路。这让我联想到:许多突破性创新恰恰诞生于动荡期。就像某科技公司在行业洗牌中逆势推出新产品,员工形容当时的处境为“飞砂扬砾中的突围实验”。这种用法跳出了单纯描述困境的框架,转而强调主动创造的可能性。
那么如何在“飞砂扬砾”中保持方向?答案或许藏在观察者的视角里。沙漠向导常教旅客通过星辰定位,类比到生活中,便是建立自己的价值坐标系。当外界信息如砂砾般扑面而来时,明确核心目标就像握住了指南针——风沙再大,至少知道该往哪儿走。
最后想分享一个有趣现象:随着气候治理进步,真实的飞砂扬砾场景在减少,但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并未降低。它正逐渐演变为更具包容性的隐喻工具,比如形容网络舆论场的喧嚣,或是金融市场的信息碎片化。语言的生命力,或许就在于这种与时俱进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