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òng
  • jiāo
  • qi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 dòng jiāo qiē

成语解释: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鱼肉道人》:“父母欲其死,置于室一隅,饥冻交切,然竟不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繁体字形:饑凍交切

英文翻译:Cold and hunger

饥冻交切的意思

饥:1.饿:饥餐渴饮。如饥似渴。2.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连年大饥。

冻:1.(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固:不冻港。缸里的水冻了。白菜要抢收入窖,不能让它冻坏。2.汤汁等凝结成的半固体:肉冻儿。鱼冻儿。3.受冷或感到冷:今天衣服穿少了,真冻得慌。4.机体的组织由于温度过低而受损伤:冻害。我的脚冻了。5.姓。

交:1.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交活。交税。交公粮。把任务交给我们这个组吧。2.到(某一时辰或季节):交子时。明天就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3.连接;交叉:交界。两直线交于一点。4.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春夏之交。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两省之交。5.结交;交往:交朋友。建交。6.友谊;交情:绝交。一面之交。7.(人)性交;(动植物)交配:交媾。杂交。8.互相:交换。交流。交易。交谈。9.一齐;同时(发生):交加。交迫。交集。10.姓。11.同“”(jiāo)。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丝儿。切断敌军退路。2.直线与圆、直线与球、圆与圆、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题。说话不切实际。2.贴近;亲近:切身。亲切。3.急切;殷切:迫切。恳切。回国心切。4.切实;务必:切记。切忌。切不可骄傲。5.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见〖反切〗。6.姓。

成语评论

饥冻交切”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描述的是饥饿与寒冷同时侵袭的困境。比如我们读到历史书里写“灾民逃荒时饥冻交切,连树皮都成了救命粮”,眼前就能浮现出人们在风雪中瑟瑟发抖、腹中空空的画面。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饥寒交迫”有什么区别?二者确实表达相似,但“饥冻交切”更强调两种痛苦的双重夹击。就像寒冬深夜加班回家的打工人,既饿得胃疼,又被冷风吹得打颤,这时候用“饥冻交切”来形容就特别贴切。

现代生活中真的还存在饥冻交切吗?在偏远山区,偶尔还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留守儿童蜷缩在漏风的土屋里,晚饭只有半个冷馒头。但更让我触动的是这个成语的隐喻意义——当年轻人同时面临就业压力和房租压力时,那种精神层面的“饥冻交切”同样煎熬。

我在纪录片里见过一个令人难忘的例子。科考队员在北极遇险,日记里写着:“饥冻交切的第七天,队友把最后的热水分给了我。”这种极端环境下,成语背后的生命力反而更加凸显——它不仅是痛苦的写照,更是人性光辉的见证。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理解这个成语。就像种子要经历严寒才能发芽,人生某些阶段的饥冻交切,反而会成为成长的养分。那些在寒冬里互相取暖的人们,往往比温室中的花朵更懂得阳光的珍贵。

如今看到这个词,我会想到城市里24小时亮着的便利店灯光。它们就像现代社会的“小火炉”,随时为夜归人提供一碗泡面、一杯热茶,让古老的“饥冻交切”在钢筋森林里有了温暖的解答。

"饥冻交切"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