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zhě yì wéi shí,kě zhě yì wéi yǐn
成语解释: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成语出处:《孟子 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分句;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繁体字形: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英文翻译:The hungry are easy to eat, the thirsty are easy to drink
饥:1.饿:饥餐渴饮。如饥似渴。2.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连年大饥。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易:1.做起来不费事的;容易(跟“难”相对):简易。轻易。易如反掌。显而易见。得来不易。2.平和:平易近人。3.轻视。4.改变;变换:变易。易名。移风易俗。不易之论。5.交换:贸易。交易。易货协定。以物易物。6.姓。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渴:1.口干想喝水:解渴。又渴又饿。临渴掘井。2.迫切地:渴望。渴念。3.姓。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易:1.做起来不费事的;容易(跟“难”相对):简易。轻易。易如反掌。显而易见。得来不易。2.平和:平易近人。3.轻视。4.改变;变换:变易。易名。移风易俗。不易之论。5.交换:贸易。交易。易货协定。以物易物。6.姓。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饮:[yǐn]1.喝,有时特指喝酒:痛饮。饮料。饮食。饮水思源。2.可以喝的东西:冷饮。3.饮子:香苏饮。4.中医指稀痰。5.心里存着;含着:饮恨。[yìn]给牲畜水喝:饮牲口。马饮过了。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饿得前胸贴后背时,啃块干馒头都觉得香;喉咙冒烟时,喝口凉白开也像尝到甘露。这种体验正应了“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的道理。
为什么人在特定状态下容易满足?核心在于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度。就像手机只剩1%电量时,随便找个充电宝都如获至宝。当我们处于匮乏状态,对解决方案的包容度会显著提升,这时候给予的帮助往往能产生远超平时的效果。
举个职场案例:实习生小王连续加班做报表,正为数据透视表发愁时,同事随手教了个快捷键操作。这个在平时看似普通的帮助,却让他感激不已。这种雪中送炭的支援,比锦上添花的指导更有价值。
从个人经历看,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把握帮助他人的时机。去年邻居家小孩深夜突发高烧,我帮忙叫车送医。其实只是举手之劳,但对方至今仍常提起这件事。人在脆弱时刻接收的善意,往往会在记忆里持续发光。
商业领域同样适用这个规律。健身房在节后推出减肥课程,补习班在考试前做冲刺辅导,都是抓住了特定时机的需求痛点。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策略不能滥用——就像不能故意让人挨饿再卖食物,把握分寸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现代社会的信息过载反而让这个成语焕发新意。当我们被海量选择淹没时,那些直击痛点的简单方案反而更具吸引力。就像暴雨天在地铁口卖十元雨伞的小贩,虽不精致却解燃眉之急。这或许能给产品设计者启发:有时少即是多。
理解这个道理后,看世界会多几分通透。公交车上给低血糖乘客让颗糖,比平日送盒巧克力更有意义。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刻伸出援手,这份恰到好处的温暖,往往能种下意想不到的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