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àn niú tú gǒu
成语解释:①喻指从事低贱之事。②指从事贱业者。
成语出处:明·陈子龙《酬吴次尾》诗:“别来落魄吴楚间,饭牛屠狗俱无颜。”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工作
繁体字形:飯牛屠狗
英文翻译:Eating cattle and killing dogs
饭:1.煮熟的谷类食品。特指米饭。2.每天定时吃的食物:早饭。晚饭。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屠:1.宰杀(牲畜):屠宰。2.屠杀:屠城(攻破城池后屠杀城中的居民)。3.姓。
狗: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饭牛屠狗”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怪,但背后藏着有趣的故事。它原本出自《左传》,字面意思是“喂牛杀狗”,用来形容那些从事底层劳动的人。比如老张在菜市场摆摊卖猪肉,邻居闲聊时说:“老张这活儿虽说是饭牛屠狗的营生,但人家靠双手吃饭,活得踏实!”——这里既点出了职业的平凡,又暗含了对勤劳的肯定。
为什么古人会用“喂牛杀狗”来比喻底层职业? 其实这和古代社会分工有关。养牛、杀狗这类体力活既不需要高深学问,又常被人忽视,所以逐渐成了“不起眼工作”的代名词。但换个角度看,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人支撑着社会的运转,就像现代的外卖小哥、保洁阿姨,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现在的年轻人对职业选择有了新理解。小王放弃办公室白领工作,跑去学兽医,他父亲起初反对:“你这是要搞饭牛屠狗的事?”但小王反驳:“给宠物治病也是救死扶伤,职业哪有高低贵贱?”这个例子说明,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反而能引发对职业价值的重新思考。
我曾在夜市观察过卖烤串的大叔,他手上油渍斑斑却总带着笑。有人问他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他擦着烤架说:“咱这叫饭牛屠狗式创业,别看摊子小,供着闺女读大学呢!”这种乐观态度恰好应了成语的深层含义——表面卑微的工作,也能创造真实的价值。
下次听到“饭牛屠狗”别急着皱眉。想想凌晨扫街的环卫工,想想深夜修电线的电工,这些看似普通的岗位就像社会齿轮里的润滑油。或许我们应该学学成语里藏着的智慧:工作本身没有标签,重要的是做事的那份用心。就像种地的老农常说:“地不会骗人,你流多少汗,它就结多少果。”这大概就是“饭牛屠狗”在现代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