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 fēi
  • wén
  • gu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ì fēi wén guò

成语解释:粉饰掩盖过失、错误。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捐之传》:“顺非而泽,不听而诛。”唐·颜师古注:“谓人有坚为辩言,不以诚质,学于非道,虽博无用,饰非文过,辞语顺泽,不听教命……”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飾非文過

英文翻译:Frivolous

饰非文过的意思

饰:1.装饰;打扮:修饰。粉饰。2.装饰用品:首饰。3.遮掩:掩饰。文过饰非。4.扮演角色:他在《逼上梁山》里饰林冲。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成语评论

饰非文过”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其实说的就是人们常干的事儿——用漂亮话掩盖错误。比如同事小王搞砸了项目汇报,反而说:“这是为了测试团队的危机处理能力。”你看,错误本身没解决,倒是先给自己找了个“高大上”的台阶。

为什么人们总爱“饰非文过”?其实背后藏着怕丢面子的心理。就像小朋友打翻水杯后说“我在给地板洗澡”,成年人也会用“战略性调整”“优化空间”这种词汇包装失误。但这种做法真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地板不会自动变干,项目漏洞也不会凭空消失。

有个真实案例:某科技公司产品出现重大bug,负责人却在内部会议上说:“这说明我们的用户活跃度远超预期。”结果用户流失率一个月内飙升20%。这让我想到,与其费心编造理由,不如直接说“我们正在全力修复”。坦诚反而能让别人看到解决问题的诚意。

难道承认错误就这么难吗?其实换个角度看,失误恰恰是进步的跳板。老家邻居张叔有次把农药误当肥料,他第一时间召集全村提醒注意事项。虽然当时被笑话,后来反而成了村里最受信任的技术员。你看,主动揭短的人,往往最后赢得更多尊重。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越是成熟的行业领袖,越少使用“饰非文过”的话术。他们通常会直说“这个决策欠考虑”或者“我们在某环节疏忽了”。这种坦率非但没削弱威信,反而让团队更愿意共同承担责任。毕竟,真实的瑕疵比虚假的完美更有温度。

下次遇到需要解释失误的情况,不妨试试“三步法”:先说事实,再谈影响,最后给方案。比如:“报表数据有误(事实),可能影响投资判断(影响),我们已重新核对并单独标注修正部分(方案)。”去掉修饰词,问题反而更清晰,解决方案也更容易被接受。

说到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其在语言迷宫里兜圈子,不如让阳光照进问题的角落。当我们可以笑着说出“这次确实没做好”,那些原本用来遮掩错误的力气,就能真正用在解决问题上了。毕竟,真实的力量,往往比完美的假象更有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