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ǒu wěi xiāng yìng
成语解释:应:接应。原指作战时各部密切配合;互相接应。
成语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诗文结构严谨
繁体字形:首尾相應
英文翻译:head and tail corresponding with each other
首:1.头:昂首阔步。2.领袖;领导人:元首。首长。3.最先;开始:首创。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发:自首。出首。6.量词。用于诗歌、歌曲等:一首诗。民歌百首。
尾:[wěi]1.尾巴。2.事物的末端:队尾。尾声。3.跟在后面:尾随。4.主要部分以外的部分;尚未了结的事情:尾数。扫尾工作。5.量词。用于鱼:一尾鱼。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yǐ]1.马尾(wěi)上的长毛:马尾罗。2.蟋蟀等尾(wěi)部的针状物:三尾儿。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识。相距太远。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相瞒。好言相劝。3.姓。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相亲。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长相。聪明相。可怜相。狼狈相。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6.相态。7.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相马。8.姓。9.辅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12.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相。
应:[yìng]1.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答应。喊他不应。应承。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2.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3.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4.对待:应付。应变。应酬。[yīng]1.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应有尽有。2.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3.姓。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读一本小说时开头埋下的悬念,结尾突然揭开谜底;听一场演讲时开场提出的问题,收尾时给出了明确答案——这种"首尾呼应"的设计,总能让人产生豁然开朗的畅快感。这种写作手法就像在竹篮里编入金线,看似随意实则暗藏匠心。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更易理解。小明写春游作文时,开头写"风筝在蓝天上画着波浪线",结尾写"回家才发现风筝线早被路边的野蔷薇勾住"。这种首尾呼应不仅让文章结构完整,更巧妙带出"自由需要约束"的思考。当老师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小明答:"就像吃完糖葫芦还能看见竹签,读者能顺着线索回味整个故事。"
为什么首尾相应格外重要?现代人注意力平均只能集中8秒,比金鱼还少1秒。首尾呼应的结构就像在信息洪流中建造导航灯塔,帮助读者抓住重点。某广告公司测试发现,首尾呼应的宣传文案转化率提升37%,因为受众更容易记住完整的信息链条。
常见误区是认为首尾必须完全对应。其实灵活运用更见功力。比如短视频开头说"这是最失败的发明",结尾揭秘是"婴儿防抓手套",既形成反转又传递"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哲理。这种非对称呼应反而能产生更强的记忆点。
如何培养首尾相应的思维?建议从日常对话开始训练。跟朋友聊电影时,先说"这部片让我想起小时候",结束时再提"原来那份童真一直都在"。你会发现对方眼睛发亮,因为完整的信息闭环触发了情感共鸣。就像搭积木,先确定地基和屋顶的形状,中间自然知道该放哪块积木。
下次写工作报告时,试试在开头抛出核心数据,结尾用这个数据导出结论。你会发现领导点头的频率明显增加,因为这种结构暗合了人脑处理信息的自然规律。重要的不是机械重复,而是建立有逻辑的认知闭环。
观察地铁里的公益广告,会发现90%都采用首尾呼应的设计。因为匆忙的乘客可能在任意站下车,只有完整的信息单元才能保证传播效果。这提醒我们:在碎片化传播时代,内容的自洽性比长度更重要。
当我们在信息浪潮中航行,首尾相应的结构就像船锚,既固定内容的核心价值,又为读者提供可靠的停泊点。试着在下次发朋友圈时,用开头的问题引发好奇,用结尾的答案传递价值,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互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