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ǒu shī liǎng duān
成语解释:见“首鼠两端”。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训传》:“虽首施两端,汉亦时收其用。”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左右摇摆
繁体字形:首施兩端
英文翻译:pendulous
首:1.头:昂首阔步。2.领袖;领导人:元首。首长。3.最先;开始:首创。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发:自首。出首。6.量词。用于诗歌、歌曲等:一首诗。民歌百首。
施:1.施行2.;施展:实施。措施。施工。无计可施。3.给予:施礼。施压力。4.施舍:施诊。施与。5.在物体上加某种东西:施粉(搽粉)。施化肥。6.姓。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端:1.端正;正派:端坐。品行不端。2.东西的一头;事物的开头:两端。末端。开端。3.事情的起因。例:无端生事。4.项目;点:举其一端。5.用手平着拿东西:端茶。6.事情;道理;学说:事端。异端邪说。
“首施两端”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文绉绉的,但它的意思其实很贴近生活——比如你站在奶茶店前纠结“要珍珠奶茶还是芝士奶盖”,或者面对两份工作机会时反复横跳,这时候你就是典型的“首施两端”。
举个具体例子:公司会议上,小李对是否要推出新产品犹豫不决。他一会儿说“市场调研显示需求旺盛”,转头又担心“研发成本可能超支”,这种反复摇摆的态度让团队陷入僵局。你看,首施两端的本质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想法太多却缺乏决断力。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这种状态?其实这和我们大脑的决策机制有关。神经科学发现,当面对多个相似价值的选项时,前额叶皮层会产生“决策冲突”,就像同时踩油门和刹车。这时候需要主动给选项排序,比如用“如果三天后必须决定,我会怎么选”来打破僵局。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周末朋友约你去爬山,你既想出门活动又怕耽误追剧,这时候不妨给自己设个“决策截止时间”。比如喝完这杯咖啡就必须做决定,用外部压力推动行动。这种方法不仅能摆脱首施两端的状态,还能训练快速判断的能力。
我个人认为,现代社会信息过载让首施两端的现象愈发普遍。但换个角度看,这恰好说明我们拥有更多选择权。关键不在于彻底消除犹豫,而在于建立自己的决策框架——比如把选项按“重要性”“紧迫性”“个人价值观”三个维度打分,你会发现很多纠结其实没必要。
下次遇到选择困难时,不妨试试“硬币测试法”:抛硬币的瞬间,你内心期待的结果往往就是你真正想要的。这比原地打转更有建设性。毕竟生活就像自助餐厅,站在取餐区太久的话,热乎的菜可就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