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ǎ chǐ tú zēng
成语解释: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成语出处:《穀梁传 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由于自谦语
繁体字形:馬齒徒增
英文翻译:grow old with nothing accomplished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徒:1.步行:徒步。徒涉。2.空:徒手。3.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4.只;仅仅:家徒四壁。5.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7.人(多指坏人):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
增:1.增加:增高。增强。增兵。有增无减。产量猛增。2.姓。
你有没有听过“马齿徒增”这个成语?它听起来像是在说马儿的牙齿变长了,但实际意思却和年龄、成长有关。比如:“老李总说自己‘马齿徒增’,工作了十年却还在原地打转。”你看,这里用“马齿徒增”批评了虚度光阴的状态。
自问:为什么用“马的牙齿”比喻年龄增长?其实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古人观察到马的牙齿会随年龄增长而磨损变形,后来演变成用“马齿”代指年龄。但加上“徒增”二字,就带上了“光长岁数不长本事”的自嘲意味。
再看个职场案例:“新同事三个月就掌握了核心技术,我这五年真是马齿徒增。”这种对比用法特别能引发共鸣。数据显示,职场中35%的人存在“资历焦虑”,这正是成语能广泛传播的社会心理基础。
自问:如何避免成为“马齿徒增”的人?我的经验是建立“成长坐标系”——横向看知识面,纵向看专业深度。比如做销售的同事,可以横向学习心理学,纵向研究大数据分析,这样每年都能在坐标系上标出实实在在的进步点。
有个有趣的发现:古人用动物特征比喻人生状态,类似的还有“鹤发童颜”。这些成语就像穿越时空的镜子,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能找到审视自我的传统智慧。下次遇到久未见面的朋友,不妨说句“这些年我可不想马齿徒增”,既幽默又引发思考。
最后分享个观察:地铁上刷短视频的人,和捧着电子书的人,十年后很可能走向不同的成语结局——前者可能“马齿徒增”,后者或许“厚积薄发”。选择权其实每天都在我们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