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o
  • shēng
  • guàn
  • y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āo shēng guàn yǎng

成语解释:骄:通“娇”。指娇生惯养

成语出处:胡朴安《中华全国风物志 江苏 吴县之奇俗》:“富贵家之小孩,骄生惯养,大半身体柔弱,时膺疾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娇生惯养

繁体字形:驕生慣養

英文翻译:be spoiled

骄生惯养的意思

骄:1.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戒骄戒躁。胜不骄,败不馁。2.猛烈;炎热:骄阳。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惯:1.习以为常,积久成性;习惯:我劳动惯了,不干活就不舒服。2.纵容(子女等)养成不良习惯或作风:娇生惯养。不能惯着孩子。

养:1.抚育,供给生活品:养育。赡养。抚养。养家。2.饲养动物,培植花草:养花。养殖。3.生育,生小孩儿。4.抚养的(非亲生的):养子。养父。养母。5.教育,训练:培养。教养。6.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养病。养心。养性。休养。营养。养精蓄锐。7.保护修补:养路。

成语评论

骄生惯养”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从小被过度保护、缺乏独立能力的人。比如:邻居家的小明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连书包都帮他整理好,结果上了初中还不会系鞋带,典型的骄生惯养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种教育方式会出问题?”其实,过度照顾虽然出于爱,却容易让孩子失去试错的机会。就像学走路时总被扶着,反而会延迟迈出第一步的时间。我见过一个案例:一个大学生因为不会洗衣服,开学第一周就把所有T恤穿了个遍,最后不得不打电话向妈妈求助。

再看职场中的例子:新入职的实习生总等着别人安排任务,遇到问题就呆坐着等指导。组长私下叹气:“现在有些年轻人真是骄生惯养惯了,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太弱。”这让我想到,独立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需要逐步培养的习惯。

有人疑惑:“现代社会物质条件好了,如何避免陷入骄生惯养?”我的观察是:关键在“放手”的智慧。认识位家长的做法值得借鉴——她让小学三年级的女儿自己制定周末计划,包括预算50元零花钱怎么花,结果孩子不仅学会了记账,还懂得了取舍。

对比二十年前的育儿方式,会发现有趣的变化:以前孩子爬树摔跤会被说“自己爬起来”,现在更多家长第一时间冲过去检查。这种转变背后既有社会安全意识的提升,也可能暗藏过度保护的隐患。我认为,真正的保护应该是教孩子识别危险,而不是替他们隔绝所有风险。

当看到中学生研学旅行时背着塞满零食的行李箱,而老师要求大家学习野外生火技能时,突然意识到:生活能力的培养就像存钱罐,日常点滴的积累才能在需要时派上用场。或许我们该思考:在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如何给年轻一代更多“摔倒了再站起来”的空间?

骄生惯养的造句

  1. 造句 们都说中国家庭中的孩子从小便骄生惯养,吃不了苦。
  2. 造句 生于城市的我从小骄生惯养,早早的辍学,在家附近找了个理发店当起了学徒、在此之间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她,从此开始了一段令我从此难过的爱情。
  3. 造句 现在的有钱家的孩子都太骄生惯养了,行走都要找人跟着!
  4. 造句 余生财虽从小就骄生惯养,可没有体弱多病,看似瘦削,却是身强力壮,表面斯文尔雅,却是一肚子坏水,常常心狠手辣,更是喜形不露于色……
  5. 造句 吴安然从未想到象楚铮这样一个骄生惯养的官宦子弟练起武来竟这么刻苦,悟性也强,举一反三。
  6. 造句 只是眉目之间的那股傲气未免太重了一点,一看就知道是一个骄生惯养的大小姐,楚星河暗暗摇了摇头。

"骄生惯养"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