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ài
  • rén
  • shì
  • tī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ài rén shì tīng

成语解释: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

成语出处:《隋书·王劭传》:“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所嗤鄙。”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使人震惊的事

繁体字形:駭人視聽

英文翻译:Appalling

骇人视听的意思

骇:惊吓;震惊:惊涛骇浪。骇人听闻。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视:1.看:视力。视线。近视。熟视无睹。2.看待:轻视。重视。藐视。一视同仁。3.考察:视察。巡视。监视。4.姓。

听:1.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广播。2.服从;接受;照办: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听劝告。3.任凭:听其自然。4.判断;治理:垂帘听政。5.英语音译词。金属制的密封罐、筒等。也用作量词:听装香烟。一听啤酒。

成语评论

骇人视听”这个成语,听起来就让人心里一颤。比如最近某地流传的“外星人入侵”谣言,配上模糊的视频和夸张的标题,瞬间引发恐慌。这时候有人会说:“这种消息纯粹是为了骇人视听,大家千万别信!”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总有人愿意制造或传播这类内容?

其实答案藏在人性里。人类天生对未知和危险敏感,就像看到火光会本能地躲开一样。有个真实案例:某超市曾误传“地震预警”,货架上的矿泉水半小时被抢空。这说明“骇人视听”的内容能快速激活我们的生存本能,哪怕事后证明是假的,传播者已经达到了吸引眼球的目的。

但这类成语只能用来批评负面事件吗?我倒觉得未必。去年环保组织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冰川消融场景,那种震撼体验让观众直呼“骇人视听”,却成功推动了低碳倡议。这启发我们:同样的冲击力,用在正道上就能成为改变的催化剂。

有人可能会问:“怎么判断是恶意造谣还是善意警示?”关键看两点:是否有可验证的事实依据,传播者是否愿意承担责任。就像台风预警也会让人紧张,但气象局会持续更新数据;而网络谣言往往说完就跑,从不敢署名担责。

在短视频刷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培养“信息消化酶”。上周朋友转发给我一段“塑料大米”的制作视频,乍看确实骇人视听。但查证后发现,那只是塑料颗粒生产流程,和大米根本没关系。这件事让我意识到:面对冲击性信息,让思考比情绪快一步,才是现代人的必修课。

最后想分享个有趣现象:老一辈常说“狼来了”的故事,现在看就是古代的“防骇人视听教育”。当海量信息扑面而来时,或许我们该学会像品茶那样,先观其色、闻其香,再小口啜饮,而不是直接仰头灌下——毕竟,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才是应对这个时代的最佳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