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zǐ lóng wén
成语解释: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成语出处:《南史·张融传》:“延俊从父兄宣明二子景鸾、景鸿,并有逸才,河东呼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比喻栋梁之才
繁体字形:驥子龍文
英文翻译:elite
骥:1.好马:按图索骥。2.比喻贤能。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骥子龙文”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但它到底在说什么呢?其实它比喻的是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就像千里马和珍贵的龙纹一样值得期待。比如有人夸赞刚入职的实习生:“别看小王才毕业,做起项目来思路清晰、执行力强,真是骥子龙文啊!”这时候你大概能感受到,这个成语带着对年轻人才的欣赏和期许。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为什么用“骥子”和“龙文”作比喻?其实古人常用良马象征才能,比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龙纹则代表珍贵罕见之物。把两者结合,既强调能力出众,又暗含稀缺性。就像现在企业常说的“寻找潜力股”,本质上和古人发现“骥子龙文”的心态是相通的。
在实际生活中,这个成语还能怎么用呢?假设有个高中生在国际科创大赛获奖,老师可能会感慨:“这些孩子展现出的创新思维,真可谓当代的骥子龙文。”有趣的是,这种赞誉往往伴随着责任——被称作“骥子龙文”的年轻人,既会收获更多机会,也可能承受更大的成长压力。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就像玉石需要雕琢,年轻人的潜力也需要时间和资源来孵化。但现实中,很多企业既渴望“骥子龙文”,又不愿花三年培养新人,这种矛盾值得深思。或许真正的智慧在于:既要能识别良驹,也要有陪它驰骋千里的耐心。
最后不妨想想:当我们用这个成语时,是否也在无形中设定了标准?比如只关注学历、成绩这些显性指标,而忽略了韧性、同理心等隐性特质?或许,在快速变迁的时代,“骥子龙文”的定义也该像活水一样流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