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óng zǐ lóng sūn
成语解释:借指权贵人家的子弟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2回:“我家也是龙子龙孙,放着先朝丹书铁券,谁敢不敬?”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权贵的子弟
繁体字形:龍子龍孫
英文翻译:Dragon son and grandson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孙:[sūn]1.儿子的儿子:孙子。孙女。2.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孙。侄孙(侄儿的子女)。3.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孙(孙子的子女)。玄孙(曾孙的子女)。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孙(贵族的子孙后代)。4.植物再生成孳生的:孙竹(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5.姓。[xùn]古同“逊”。
“龙子龙孙”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显赫家族的后代,尤其是古代皇室成员。比如《红楼梦》里贾宝玉含着金汤匙出生,从小被全府上下捧着,可算是典型的“龙子龙孙”。但有趣的是,书中也写到他后来出家当和尚,这说明身份再尊贵也未必能保证人生顺遂。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有“龙子龙孙”吗?其实这个词现在更多用来比喻资源优渥的群体。比如某科技大佬的儿子从小接触顶尖教育资源,二十岁就开始管理家族企业,这类故事常被媒体称为“现代版龙子龙孙”。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说法往往带着调侃意味,毕竟当今社会更看重个人能力而非出身。
值得思考的是,这个成语背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我认为它反映了人们对资源代际传递的复杂态度。就像《西游记》里龙王三太子化身为白龙马,即便出身尊贵也要历经磨难才能修成正果。这说明传统文化既认可先天优势,也强调后天修行的重要性。放到现在来看,很多“富二代”选择自己创业而非继承家业,正是这种价值观的延续。
个人觉得,“龙子龙孙”这个词在当代最大的变化在于评判标准。过去主要看出身门第,现在更多看实际成就。就像故宫里的金丝楠木柱子,虽然材料珍贵,但真正让它成为文物的,是匠人数百年来的精心维护。人的成长同样如此,起点固然重要,但持续的努力才是决定性的。
观察身边案例会发现,真正走得长远的人,往往既有“龙子龙孙”的底气,又有“鲤鱼跃龙门”的拼劲。好比敦煌壁画里的飞天,既要借风力腾空,也要靠自身舞姿翱翔。这种传统智慧放在今天依然适用——资源优势与个人奋斗,本就是成就人生的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