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o yáng jiǔ tú
成语解释: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繁体字形:高陽酒徒
英文翻译:heavy drinker with a unconstrained character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阳:1.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阴阳二气。2.太阳;日光:阳光。阳历。阳坡。朝阳。向阳。3.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4.凸出的:阳文。5.外露的;表面的:阳沟。阳奉阴违。6.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阳宅。阳间。阳寿。7.带正电的:阳电。阳极。8.指男性生殖器。9.姓。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徒:1.步行:徒步。徒涉。2.空:徒手。3.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4.只;仅仅:家徒四壁。5.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7.人(多指坏人):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
提到“高阳酒徒”,很多人会联想到古装剧里提着酒壶的潇洒身影,但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最早出自《史记》,原本形容西汉谋士郦食其去见刘邦时自称“高阳酒徒”的典故。其实这里藏着一个小反转:郦食其并非真醉鬼,而是用狂放姿态引起注意,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对嗜酒者的戏称。
现代生活中怎么用这个词?比如公司团建时,市场部老张抱着茅台不撒手,同事开玩笑说:“老张真是当代高阳酒徒!”这句话既点明他爱喝酒,又带着调侃的亲切感。不过要注意语境,如果用这个词形容酗酒成瘾的人,反而可能显得刻薄。
有人会问:“这和‘酒鬼’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文化意蕴的不同。高阳酒徒自带历史典故的厚重感,用起来更有画面感,仿佛能看见竹林七贤对月举杯的洒脱。去年参加茶会时,我就见过一位老先生自嘲:“我这高阳酒徒的毛病,倒是和苏轼‘把酒问青天’的雅兴差得远咯!”现场顿时笑声一片。
当代社会如何看待这个成语?在我看来,它折射出中国人对“酒文化”的矛盾态度。既向往“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才情,又警惕“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沉沦。就像朋友聚会时举杯畅饮,要的是那份“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热闹,而非醉后失态的尴尬。
最后分享个观察:现在年轻人更倾向用“酒蒙子”这样的网络用语,但遇到需要体现文化底蕴的场合,比如撰写历史题材文案时,“高阳酒徒”仍是不可替代的表达。语言就像陈年酒酿,老词新用总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趣味。